109-114[1/2页]

第九十九章 节度使事件!



什么东西都是要是要适可而止的,王冲敢肯定,就凭自己刚刚的表现,接下来就算自己什么都不做,爷爷也一定会重视、栽培自己的,就像大哥、二哥他们那样。【..】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却超出了王冲的预期。



“亘儿,现在朝廷里面都在商议些什么事情?”



老爷子和一班老部下聊着聊着,突然问起了大伯王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班老部下虽然已经卸下了权利,但朝廷里的事情也一直是他们关心的对象。



王亘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犹豫了一下,又改变了注意。



“最近倒也没有什么事情,只是朝廷里面正在商议,要改都护为节度,设立十大节度使的事情!”



“嗡!”



听到节度使三个字,王冲浑身一震,猛的抬起头来,心中仿佛飓风过境一般,掀起一阵惊涛骇浪。



“节度使”!



王冲万万没有想到,居然会在这里听到这三个字。这是帝国的“祸乱之源”。王冲一直都知道这件事情,但从来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发源的。



因为等到王冲意识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木已成舟,大祸已成了。王冲就像其他人一样,只知道结果,却并不知道他的来龙去脉。



然而王冲万万没有想到,居然会在这种斗室之中,听到“节度使”这三个字,而且从大伯王亘的说话来看,这件事情已经开始萌发了。



“节度使,节度使,居然是节度使……”



王冲心中喃喃自语,一片狂风暴雨。“太真妃”的事情吸引了满朝的注意,王冲敢肯定,大伯刚刚欲言又止的,必定就是太真妃事件。



然而表面的喧哗掩盖了真正的危机,当所有人注意力被吸到“太真妃”这件事情上的时候,没有人注意到帝国的祸端已经萌发。



就像王冲,如果不是大伯提起,也根本没有注意到一件足以未来崩毁帝国的大事。



王冲心知肚明,“太真妃”的事大,然而和“节度使”的事情比起来,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不可能道理计量。



太真妃事件影响的还只是齐王和王家的命运,但是“节度使事件”影响的却是整个中土神洲的国祚气运!



然而王冲的目光扫了一圈,大伯父,爷爷,叶老,胡公,马老……,一群人显然还没有意料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就算是自己的大伯王亘,他是朝廷上的重臣,这件事情他是了解的最深,也是最透彻的了。然而就算是他,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也仅仅只是有所触动,而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件事情的严肃性和危险!



“大公子,节度使是怎么回事?”



议事厅里,叶老问道,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这是朝廷上的最新动议,东北的奚、契丹,高句丽,北部的东、西突厥汗国,西部的乌斯藏,南部的洱海六诏,碎叶城、疏勒城以西的大食、条支,这几年正在迅速崛起,一个个越来越强盛,越来越不安份,也越来越具有攻击。”



听到叶老,王亘也不隐秘,便把节度使的事情一一说了出来:



“帝国八面临敌,现在面临的压力是越来越大。因此考虑撤大都护,设立节度使,除了兼任原来的都护职责,另外还各自统领额外两洲,一切便宜行事,以抵御外敌为主!”



“现在,宰相大人正在极力促成此事。另外,宰相大人正在提议,打破以往惯例,唯才是举,重用胡人,以抵御边寇!”



轰!



听到最后一句,王冲心中仿如掀起十二级地震,一片惊涛骇浪。真正的危险永远潜伏在平静的表现之下。



大伯父在政治上极度敏感的,但恐怕就连他也没有察觉到那位宰相大人背后提议的真正目的。



“打破以往惯例,唯才是举,重用胡人,以抵御边冠”,在这十九字背后,历史上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叫做“杜绝边将入相之策”!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节度使政策”加上重用胡人,“杜绝边将入相之策”,成为了捅进帝国心脏的两大尖刀。



也成为了使得这个帝国迅速崩溃的两大诱因!



“这条计策恐怕有些不妥吧,帝国还从来没有重用胡人边将的先例。而且,边将统管行政,这在前朝也没有先例。”



一旁的赵老道,他以前是统领后勤、军务的,本能的觉得这里有点问题。不过也仅仅是觉得胡人拥有地方行政权有点不太妥当,其他倒也没多想。



“这也是圣皇的意思。”



大伯王亘有些无奈道:



“私底下听说宰相向陛下建言说,文臣为帅,太过怯懦,而没有战将的勇猛。不如任用那些寒苦的胡人,胡人天性勇猛,习惯拼杀,而出身寒苦,就不会结党。只要陛下加以恩典,这些人必定会以死效之。陛下听说后,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已经在认真考虑了。”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如果真是这样,涉及到陛下,那这件事情就不好说了。因为反对的人,就等于是在反对圣皇陛下。



而且,这条策略就并不见得就错了。



“改都护为节度使,以夷制夷,这件事情倒也不是不可以。而且,胡人勇猛好斗,大唐这么多年,这些内附的胡人早已融入中土。前有太宗皇帝时期的契必何力,阿史那?社尔,后有本朝的执失思力,夫蒙灵察,这些都是朝廷的忠臣。如果用的好,就像宰相说的,那些胡人将领必定会以死效之。”



胡公点头道。



做为老臣,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上,要学会不要抵触天子,这是为臣之道,也官场之道。



重用胡人虽然有些问题,但胡公也并不认为这是件太大的问题。



“嗯,这条计策只要执行得宜,其实也可以。”



“嗯,六大都护府的事实行也有近百年了。也是该改革一下了!”



“设立节度使,便宜行事,以切抵御外敌为先。这样也可以免去了公文来回,时机上的耽阁。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优点。”



……



其他诸老也纷纷点头。



大唐立国这么多年,内附的胡人越来越多。像太宗时期的契必何力,领军作战,杀过的胡人恐怕比他的族人还多。



而且,受化熏陶,很多胡人越来越受汉人的影响,甚至名字都取了汉人的名字,像白孝德,如果不明说,谁会知道他是龟兹的太子,经常受陛下召见,到宫内拜见。



和他们原来的族群相比,这些内附的胡人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了。



甚至边陲的军伍之中,就有不少参军的胡人,他们和东、西突厥汗国打起仗来,一点都不手软。



所以这一点,诸老绝不会有太多的成见。



而且,党争历朝历代都是大忌,前朝周畅旧事,就是因为结党,甚至不连累老宋王在狱中蹲了三个月,受尽了皮肉之苦。



这些大家都是知道的。



陛下想要杜绝结党营私,重用胡人,也并不是不可以接受。



王冲越听脸色越难看,到了最后脸色都变了。



外面那些人也就罢了,这间议事厅里的人,无一不是朝廷的老臣,在军国大事上极有先见。



他们能够察觉到北边东、西突厥汗国的威胁,但却没有人意识到“节度使”政策和“重用胡人”政策的危害。



连爷爷的这些老部下都如何,更别说是朝堂上的人了。



王冲终于知道,当年朝堂上的那条政策是如何出台的了。



“不可以!这件事情绝对不可能!——”



王冲再也忍不住了。如果今天这间议事厅里都没有人能够意识到这件事情的危害,那整个朝廷,整个天下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意识到了。



等到木已成舟,大局已定。那个时候说什么都晚了!



“言多必失”,王冲本来已经打定主意,不再多说了。但是如果这种事情都不说,那么王冲以后都无法原谅自己。



“嗡!”



被王冲一插嘴,整个议事厅骤然一静,所有的目光都望向了叶老身边静坐的王冲。



“冲少爷?!”



房间里众老一脸的讶异。



王冲这翻爆发突如其来,把房间里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就连近在咫尺的“叶老”也是扭过头来,惊讶的看着王冲。



王冲之前给他的印象非常不错,即有礼貌,也有见地,对诸老也非常尊重。但他这个时候的表现完全出乎他的预料。



在诸老聊天,没有询问他,而且在节度使的事情上已经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王冲突然跳了出来,可以说是极为冒失,而且极为不礼貌的。



“王冲,你这是做什么?众老面前,有你说话的份吗?还不快给我坐下!”



王亘也突然变了脸色,整个人脸都黑了。



好不容易给诸老留下好印象,王冲这不是自毁前程吗?



大堂上方,老爷子没有说话,但是一双浓密的白眉也不禁皱了起来。三子王严的这个孩子给他的印象非常不错。



但是就算是再不错,在这种场合冲撞长辈,也最好有个很好的理由!



“哈哈哈,搞得这么严肃做什么,冲少爷,你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



最后,还是一身杀伐气息,出身军伍的叶老开口道,哈哈笑着,缓和气氛。对于王冲,他还是很有好感的。



虽然惊讶于王冲的唐突,但是叶侗还是深深相信,这孩子必然是有什么原因才这么做的。



九公家的孩子并不像是那种冒失,没有礼貌的人!



【汗,这章有点难写,但是不能不写,因为关系到后面的剧情!延迟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凉解,报歉了。】



【ps,谢谢大家的热情。微信公众号上的消息,我可是都回了啊!^-^】



...



第一百章 藩镇割据!



第一百章



众人的声音若远若近,似乎隔的很远,王冲心中思绪起绪,飘到很远很远……



大唐帝**界为了便于管理,在初期的时候,共设立了六大都护府,分明是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单于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共计六大都护。【全文字阅读..】



六大都护府拥有“抚慰”、“征讨”、“叙功”、“罚过”等四大职能,在本质上,还是属于单纯的军伍权利机构,并不具有行政权。



朝廷通过这六大都护府,弹压周围的东、西突厥汗、乌斯藏、西域诸国、高句丽等所有的蛮夷势力。



但是到了本朝的时候,裁撤六大都护府,改设十大边镇节度使,改“都护”为“节度使”,统领原来的都护府职责,及周边二洲,并且增加行政权,这一切便完全不同了!



没有人比王冲更明白,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整个中土神洲,十大节度使中,北部最强大的六个节度使全部会落入胡人手中,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朔方节度使安思使,还有平卢、卢龙、东河三大节度使全部都落入了胡人手中。



这些节度使的位置最开始或许是汉人,但是或迟或早,全部都会落入胡人手里。十个节度使,六个最重要的掌握在胡人手里。



几十万精锐兵马掌握在外人手里,造成大唐的防务内轻而外重,这是朝廷的祸乱之源,也是大唐的祸乱之源!



但是这个时候,居然还没有任何人察觉出来。就连叶老、胡公、赵老他们都没有察觉到里面的危险,这是令王冲深深心痛的。



大唐以前虽然以有胡人为将,但不管是太宗皇帝时期的契必何力,还是本朝初期的执失思力还只是单纯的将领,他们手上的权力随时都可以收回去。



但是“节度使”的策略,加上“重用胡人”的决定,将使得这一切完全改变。胡人将挣脱“将领”的范畴,成为使得边陲上的“小朝廷”。



因为拥有“便宜行事”的权利,朝廷也将不可能再像前朝那样,随意将他们调回京师,剥夺他们的军权了!



就像一头头猛兽,朝廷正在自己给它们松去枷锁,纵兽为患!



“爷爷,叶老、赵老、马老……,还有大伯,这件事情无论如何,都万万不可。节度使的先例决不打开,重用胡人,无论如何都想办法阻止!”



王冲道。



议政厅内,众人都皱起了眉头,但是谁也没有说话,只是静待着王冲往下说。



王冲脸色凝重,当着一众前辈和大伯的面,知道自己人微言轻,这里的长辈没有一个不是比他资历老的。



但是节度使这件事情关系重大,一个弄不好,未来就会导致黎民百姓,生灵涂炭。就算是没有人相信自己,王冲也要尽力一搏。



“爷爷,诸位长辈,对于内附的胡人,朝廷已经仁至义尽,做到极致了。契必何力,一个胡人,却能大唐得到太宗皇帝陛下的信任,官封左领军大将军的位置,死后追赠辅国大将军,并洲大都督,陪葬昭陵,谥号烈!”



“阿史那?社尔,同样是胡人,同样官封左骑卫大将军,死后追赠辅国大将军,并洲大都督,陪葬昭陵,谥号元!”



“这两人都是胡人,但生前荣耀,做的官比许多汉人将领都高了。甚至还得以以胡人的身份,陪葬太宗昭陵。如此荣宠,除了大唐,有谁能做得到?”



“还有本朝的执失思力,曾经得先皇赐婚,取公主为妻。这份荣耀,又有几个汉人能够得到?”



“现在大唐北方,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内附的胡人和汉人混人,形成蕃汉联军。不管内附的胡人、汉人,朝廷都是一视同仁。这已经是做到极致了!”



“但是诸位想过没有,在现在的基础上,如果进一步重用胡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王冲迎着众人的目光道。虽然还只有十五岁,但是王冲身上散发出来的凛凛气势却是远超这个年龄的。



一层子耄耋老人,居然没有人再敢把王冲当成一个小孩子。而是随着他的语气,不自觉的顺着他的思路想下去。



“……胡人天生骁勇,这是恶劣的生存环境造成。就像那句诗里提到的,当我们汉人十岁的孩子还在追求奢华享乐的时候,胡人十岁的人孩子就已经在骑马射箭了。这样的蕃汉士兵混合在一起,谁能轻易出头,已经不问而知。”



“大伯说,宰相大人提过,胡人天性勇猛,习惯拼杀,而出身寒苦,不会轻易结党营私。这句话没错,但是不知道宰相大人想过没有,胡人不会像汉人一样结党营私不假,但是胡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党派!不管是哪个部落内附的胡人,当他们和汉人混杂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本身就是一党!”



王冲沉声道。目前蕃汉混合,还仅止于北庭都护府、单于都护府。但是王冲心知肚明,等到节度使制度确定,这种蕃汉混合就会从北部传染其他的各个部分。



再加上重要蕃将、胡人的政策,未来的胡人将领将会出现在大唐的各个军事区域。



(注,蕃就是胡。)



议事厅里,本来很多人还觉得王冲太过莽撞、冒失,但是听到这里,一些人顿时变了脸色。气氛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王冲的思维和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结党营私,还有党派之争,历朝历代都是大忌。



所以众人都只关注到了这一点,而忽略了所有内附的胡人,极易抱团,天然就是一个巨大的党派。



这一点,王冲是完全没有说错的。



“是我们疏忽了,这个孩子说的并非没有道理。”



原本对于“节度使”制度和重要胡人的策略还不是很重视的马老、胡公等人心中也渐渐转变了态度。



“……胡人和汉人天生不同,外貌上的差异注定他们天生就容易造成一团,形成一个更紧密的群体。他们不会轻易结党营私不假,但是他们形成的这种群



体,只怕比朝廷担心的党派之争,危害更加剧烈。”



“现在朝廷的边缰政策,汉人还能压制住胡人。但是如果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用胡人,那么这一切将完全不同了。”



王冲顿了顿,想起上辈子的经历,心中一片伤感。以他现在的实力,什么也做不了。



十五岁的年纪,别人也只会把他当成一个孩子。没人会当回事。他只能借助这种场合,借助眼前的诸老,将心中危机和警告传达出去。



“诸位长辈,我们汉人受礼仪教化,汉人如果为将,为了以示公允,必定赏罚分明,会毫不吝啬的提拔胡人。但是我想问一句,如果胡人为将,也会毫不吝啬的提拔汉人吗?”



王冲问道。



议事厅里,众老一下子呆住了。就连王冲的大伯父王亘也皱起了眉头。他虽然高坐朝堂,现在军中的汉将,唯才是举,赏罚分明。



只要胡人有能力,一定会不吝提拔。军伍之中,之所以出现那么大大小小的胡人将领,汉人将领的赏罚分明就是原因。



不是汉人将领提拔,军中是不会出现这么多胡人将领的。



但是反过来,如果胡人做了将领,会不会提拔汉人,那就难说了。这一点,就连厅内的诸老都不敢保证。



王冲目光扫过大厅,心中摇了摇头。未来会怎么样,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不过了。



大唐名将王忠嗣提拔了北斗大将哥舒翰,那么哥舒翰提拔那谁?火拔归仁,这是他的裨将,常年带在身边。



安西大都护夫蒙灵察是当今圣皇陛下提拔的,那夫蒙灵察提拔了谁?新罗人高仙芝!



高仙芝接替了夫蒙灵察,他又提拔了谁?封常清!可惜,这位仅仅是后勤的文官。



这位算是所有人里非常有良心的了。



而未来的幽洲节度使,现在大唐名将,瓜洲剌史张守珪将会做出一件更加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提拔的胡人将会抛动帝国的基石,将这个强盛的帝国一举推入内乱的深渊,神洲大地,黎民百姓,生灵涂炭!



而这一切,都是在“重用胡将”和节度使制度的背景下发生的。



“重用胡将”使得军伍之中胡人提拔胡人,从而出现大量胡将。而“节度使制度”将他们推向高峰,拥有了祸乱中原的能力。



“爷爷,诸位长辈,还有大伯,将领的才能不应该仅仅包括勇猛,还包括排兵布阵,后勤,政务,如果仅仅讲究勇猛,一味提拔胡人,军中的胡将将会越来越多,汉将越来越少。”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汉将和胡将不同。只有在不断的战场磨励之中,才会不断的成长,渐渐的显示出大将之风。而这样的大将,远比胡将厉害的多。”



“但是一味讲究勇猛,唯才是举,重用胡人。那么胡人提拔胡人,汉人得不捶炼,出现的汉人将领将会越来越少。而军伍中的胡将则越来越多,胡人自成一体。而一旦胡人占据领帅地位,我担心汉将的晋升之路就会彻底堵死!甚至出现,一支纯粹的汉人军队头领却全部是胡人,唯胡人马首是瞻的情况!”



“不止是如此,节度使制度一开。一旦胡人做到节度使的位置,军中出现大量的胡将,一个个拥兵自重,听宣不听调,最后反过来要挟中央,要挟朝廷。到时候,大唐内陆空虚,我担心会出现太阿倒持的情况啊!”



“若是胡人聚集,番将作乱,到时候,谁人可制,谁人能敌?这样发展下去,朝廷失去控制力,我恐怕未来会出现来‘藩镇割据’啊!”



王冲痛声道。



“什么?!”



轰隆,就像一道惊雷落在大厅之中,听到“藩镇割据”四个字,大厅里所有人都是悚然一惊,就像经历了十二级飓风一样。



就连王冲一直假寐的堂兄王离也是浑身剧震,猛的睁开眼来,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这个堂弟,眼中露出惊悚的神色。



“藩镇割据”,这可不是的没错,这恐怕要抛动整个大唐的朝野了!



砰!



大堂上方,王冲的爷爷本来高座上方,但是这一刻,双手扶着座位,猛的站了起来。



他的胡须抖动,衣袍猎猎,看起来,显然非常激动!



【先向兄弟们说声报歉,这一章很难写。另外,八点才传的第二章,我估计第三章只能是11点了!汗,兄弟们注意一下时间啊,以免白等!】



【ps,在第一百章写到这个章节名,皇甫也算是满意了!】



...



第一百零一章 众老认可!



“节度使事件”和“重用胡人事件”只是一件小事,像这样的朝议,每天在朝堂上还有很多。【最新章节阅读..】



更何况,“重用胡人”的策略如果出于宰相,又是圣皇同意的,就更加不怎么好去反对了。



——为了这种“小事”,不值得。



但是此时此刻,听过王冲的话后,没有人还认为这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大厅里,诸老脸上甚至涌过了一丝羞愧。



这可不是小事,在这件事情上,他们这群老资格的老臣是严重失察了。有那么一刹那,议事厅里居然出现了片刻的安静。



所有人都浸浸在王冲最后四个字的震撼之中。



“藩镇割据”,这绝对不是小事,这是足以撼动整个帝国大厦的巨浪。想起之前众人还不以为意的心态,众老就心中后怕不已。



“胡人重用胡人,提拔胡人”,这不是可能,而是事实。这种迹象在他们当年就已经显露端倪了,而王冲只不过正式把它提出来而已。



胡人十岁学骑射,汉人十岁还在那里读书,诗礼,或者是农田耕种。在这方面,胡人先天拥有优势。



如果真像王冲说的那样,军伍中的军官从底层到高层,都被胡人垄断。汉人失去了晋升通道,那么就将危及到社会存亡的大事。



王冲没有说话,他心中的悸动一点都不比其他人来得少。



记忆一**像巨浪般**袭来,在他心中激荡,想起上辈子的遭遇,王冲就沉重无比。



一个“节度使制度”,一个重要胡人的策略,使得大唐彻底的陷入了藩镇割据的混乱之中。



一部大唐的历史,在最璀璨的地方,却尽是胡人和异族写下的篇章。



哥舒翰、高仙芝、安思顺、康轧荦山,夫蒙灵察……,这里大将里面,可有一个是汉人?



难道整个大唐就真的没有名将了吗?



如果汉人里面真的出不了名将,匈奴最强盛的时候,大秦如何拒匈奴于塞外;如果汉人里面真的出不了名将,大汉如何逐匈奴于阴山;如果汉人里面真的出不了名将,提拔哥舒翰的名将王忠嗣算什么?



当年提兵塞外,和东、西突厥汗国对峙的爷爷和满堂的老部下们算什么?



一个“节度使制度”和“重用胡人”的策略,使得太阿倒持,彻底的堵死了汉人名将的晋升之路!



当那一波大动乱来临,整个大唐最璀璨的这些名将、将领和那些胡人,异族的将领陨失殆尽之后,留给王冲的是一片黑暗的星空。



大唐的天空,将星黯淡,除了王冲和一班耄耋的老前辈之外,便再无他物。人寿终究有其尽时,当那些耄耋的老前辈也离开之后,王冲感受到的便是前所未有的孤寂、痛苦和无助!



一个人站在海边,抵御大海是什么感觉?



一个人站在风中,抵御狂风暴雨是什么感觉?



一个人站在山顶,面对无尽的黑暗是什么感觉?



……



孤独,无尽的孤独!



这就是王冲当时的感受。虽然拼尽全力,也无法改变整个大唐和整个中土神洲毁灭的命运。



痛苦深入骨髓,如鲜血淋漓……



而所有的东西追溯起来,便是因为眼前这场风波。



“一会儿陛下就要过来,这件事情我要好好想想,面禀陛下。冲儿,你先下去吧。诸位老兄弟,你们也下去休息一会儿吧!”



大堂上,老爷子突然开口道。



做为大唐退休的贤相,老爷子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很少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他心情急剧波动的。



但是这一刻,所有人都从老爷子的声音里听到一丝颤抖。很显然,老爷子心中已经激动到了极点。



每个人都从中闻到了一股暴风雨的味道!



以老爷子今时今日的地位,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动作,透露到朝廷上,都会引起巨大的震动。



老爷子很少会干涉朝廷上的事。但是如果他干涉了,一定会引起巨大的反响。



“爷爷,那我就先告退了!”



王冲站直了身子,躬身行了一礼。今天的事情,他已经尽力了。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都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至少,他已经尽了全力。



“等一等,冲少爷!”



就在王冲准备离开议事厅的时候,大厅里,一名老爷子麾下一直没有说话的老部下开口了,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前辈,怎么了?”



王冲扭过头来,一脸诧异。



“哈哈哈,圣杰,你过来!快来见过冲少爷!”



须发皆白的老人微笑着,朝着身后招手道。



“孙老!……”



王冲怔了怔,反应过来,心中大喜。爷爷的这些老部下经常会带儿孙辈到四方馆来看望爷爷,这是一种尊重,同时也是一种关系的延续。



让这些儿孙辈们认识认识九公,也好延续香火。



不过,尽管如此,爷爷的这些老部下基本上不会让他们接触老爷子之外的王家人。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老爷子和这些部下叙旧的时候,他们就在旁边旁听,规规矩矩,一言不发。不管是自己的大哥,二哥,还是堂兄……,统统都没有和他们发生过交集。



但是现在,爷爷的老部下“孙老”,居然让他孙子辈来叫自己少爷。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王冲清楚的明白,这简简单单的举动背后意味着什么。这是一种臣服、效忠的举动。



孙老,这是在让他的孙儿臣服,效忠自己。日后,两人长大了,即便老爷子过世,孙家也会一如继往的支持王家,效忠王家。



这是一种权力的过继!



毫无疑问,孙老已经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的“高度认可”!这是以前所从未有过的。



这一刹那,王冲不由下意识的望向了自己的爷爷。



“呵呵,冲儿,去吧!”



老爷子站在上方,怔了怔,笑了起来。这一幕,他也没有料到啊。这个“孙不仁”,粪坑里石头一样的脾气,这次还真是给了他个惊喜。



“凝儿,小竹,你们还呆在那里做什么?还不快过来见过冲少爷!”



同一时间,马老也站了起来,笑着招呼身后一群小孩。



“马老头,孙老头,这种事情可不能让你们专美。冲少爷我可是越看越喜欢,可不能让你们两个老头子抢了去。你们几个小家伙还不快过来,等一会儿,你们冲少爷就被那两个老家伙抢走了!”



胡公朝着身后叫道,他也不催促,两只手一边一个,拎球一样拎着,甩了出去。这两个孩子也机灵,落到地上一点伤都没有,赶紧跑了过去,跟其他人挤在一起,围在王冲周围,冲少爷冲少爷的叫个不停。



同一时间,其他众老也把自己的子孙们派了出去。



一时间,整个议事厅里,一片欢闹。众老看着这一幕也是笑呵呵的。



“终于成功了!”



王冲看着周围一张张和自己同龄,或者更大一些的脸孔,心中振奋不已。老爷子这群“旧部”是出了名的难缠,想要得到他们的承认,简直比登天还难。



大哥、二哥、堂兄,包括小叔、姑父、父亲、大伯他们,一个个全部折戟沉沙。王冲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爷爷的寿辰聚会,自己居然一举获得了他们的认可。



叶老、胡公早已认可自己,马老、赵老也是一样,再上孙老他们几个,老爷子的几个重要的部下已经全部认可了自己!



这一刹那,王冲心中的喜悦无法形容。只要有这些人帮助,日后自己得到的帮助将无可限量!



“冲少爷!”



就在王冲思绪翩翩的时候,突然之间,一声醇厚、坚定,却又一丝不苟的声音传入耳中。



王冲回过神来,一眼就可到了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年,肩膀宽厚,个头比自己还高出了一个头,正低着头,规规矩矩的站在自己身上,神态非常的尊敬。



看到这个少年,王冲心中猛的波动了一下。



“赵敬典!”



看着眼前这个有些木讷,敦实的少年,王冲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念头:



“好兄弟!这一世,我们又见面了!——”



时间在这一刹仿佛放缓了无数倍,看着这张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脸孔,王冲眼中一红,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将军,让我们来生再见吧!——”



这一刹那,仿佛有什么东西从心中撕裂,穿越了无数的时空,王冲仿佛看到一道饱经烈火的身影,骑着战马,在涛天的烽火,和战马的嘶鸣声中,毅然而决然的绝尘而去,最后留给自己的,只有一个无悔的背影。



“好兄弟,用不着来生。这一世,我们依然是好兄弟!”



王冲看着眼前的身影。记忆中那道毅然而决绝的身影,与眼前这道木讷的身影二者重合在一起。



王冲鼻中酸酸的,但却有一种更多的欣慰和喜悦。



上辈子的兄弟,这辈子我们终于再聚首了。



“我是王冲!”



王冲嘴角咧开一个笑容,突然伸出手,握住了赵敬典的手掌。这一刹那,低着头的木讷少年终于忍不住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讶然的神色……



【突然发现有个粉丝节活动,除了普通的定制礼物,居然还有一个代步车奖励。好东西啊,皇甫一直想有个这东西。可惜老婆不同意。tt,兄弟们感兴趣的可以试试吧。】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号皇甫奇,搜索公众号皇甫奇即可。我会在上面不定时的回复你哦!^-^】



...



第一百零二章 赤子之心!



王冲刚一踏进议事厅,其实就已经注意到了赵敬典。【最新章节阅读..】可惜,当着殿内的众老,王冲也不可能那么鲁莽的跑去贸然相认。



更何况,自己虽然记得赵敬典,但赵敬典却未必记得自己了。



上辈子,自己没有能够踏足议事厅,认识赵敬典。直到很多年后,颠沛相遇,互报姓名,才知道双方爷爷是主仆关系,从那以后,赵敬典便成为了自己最好的兄弟,一辈子生死不弃,直到最后……一战!



这是王冲心中的遗憾。而这辈子,自己终于弥补了这个遗憾。



“好兄弟!”



虽然赵敬典神情惊讶不已,但是王冲心中却非常高兴,这恐怕是他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了。



“哼!不要!我才不要认什么少爷!——”



就在王冲和赵敬典兄弟相认的时候,突然之间,一声剌耳的少女声音传来。一刹那间,整个议事厅里一片死寂,一双双目光全部顺着那声音望了过去。



只见不远处,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女,脸蛋精致、绝美,扎着马尾,神情高傲、倔强,正努力的从自己的爷爷手里挣扎手腕。



“屏儿,听话,不要闹了!——”



被一帮人盯着,连一帮老兄弟都看着



自己,叶老神色讪讪,脸色胀红,别提多尴尬了。



“说了不要,就是不他!——”



那被称做“屏儿”的少女突然伸出一根冰肌玉骨的葱指,指着王冲,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又顺着这名叫做“屏儿”的少女,转移到了王冲身上。



“才这么一点修为,元气五阶还是六阶?跟我比差远了,我叶银屏怎么可能认一个弱者当少爷?”



叶银屏指着王冲,骄傲的脸庞上一脸的不屑和瞧不起。



“尴尬了!”



王冲心中也是说不出话来。这姐姐火眼金睛,居然一眼看出他的境界修为,连刚刚突破到元气六阶都瞒不过她的眼睛。



109-114(1/2)-->>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