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174[2/2页]

在巨大的宫殿的四角,四名全身金甲将军目光睥睨,如神灵一般驻守四方,守卫着中



央的巨大宫殿。



四名金甲将军浑身散发出风暴一般的威压,在他们脚下出一圈圈巨大、辉煌、璀璨的光环幅射而出,将前方的大殿映衬的如同“神祗国度”一般。



“天子龙卫!”



王冲脑海中掠过一道念头。龙有拱卫,天子自然也有天子守卫,那四名金甲将军就是天子身边最神秘的天子守卫。



传说中,每一个天子守卫都是圣武境的强者,而且每一个都拥有皇室秘传的惊世绝学。



他们是天子绝对忠诚的仆从和部下!



王冲之前感受到的庞大压力,就是从这些圣武境的“天子龙卫”身上散发出来。



深深的吸了口气,王冲定下心来,抬头望去,只见不远处,一条白玉丹墀匹练一般,蜿蜒而上,一直延伸到远处的金黄色的巨大宫殿门前。



隔着遥远的距离,王冲看到了远处宫殿门前,几个龙飞舞凤、大气磅礴的金黄色大字:



“太极宫!”



王冲喃喃自语,认出了上面的字迹。



这三个大字,每一个都重愈千钧,仅仅只是远远的看一眼,都能让人感觉到心中沉重,仿佛压了一座大山一样。



“天子所居,太极圣殿”!



这是王冲第一次亲眼见到太极殿。



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世界的中心。



这一刻,整个大唐帝国,中土世界,最为有名的圣皇距离自己只有咫尺之距!



王冲的心中不由的激动起来。



曾几何时,朝见大唐最伟大的圣皇,是王冲上辈子心中最大的心愿。不过那时候,王冲却注定要和这个心愿失之交臂了。



而如今,一切重来,王冲终于有了实现这个愿望的机会。



生在这个世界,怎能不知道世界最高的统领者?不管兴还是衰,他都是这一切的一手缔造者。



王冲要实现自己的使命,改变这个世界的命运,就无法绕开这位大唐的最高统治者。



“宣,王冲进殿!——”



就在王冲心神恍惚的时候,突然之间,半空中仿佛一声霹雳炸开,一个洪亮的声音响彻寰宇。



“宣,王冲进殿!——”



“宣,王冲进殿!——”



“宣,王冲进殿!——”



……



一语落,回声千层,四面八方到处都是那洪亮的声音。



王冲心神一震,终于回过神来,踏上了白玉丹墀,一步一步,向着巍然、高耸,如在云端一般太极宫走去。



双肩上的压力,重重叠叠,如影随形,王冲每上前一步,身上的压力就凝重一分,连脚步都变得格外的沉重。



天子龙卫!



要想接近圣皇,首先就必须跨过天子龙卫这一关。



白玉丹墀就是天子之阶,不是意志坚定之辈,或者有极强的修为,从来就无缘得见天子一面。



在过去,停步在这道白玉丹墀上的人,不知凡几。



上一世,王冲已经错过了面见天子的机会,这一次,王冲绝不想错过。



哒!哒!哒!



整座太极宫周围静悄悄的,除了王冲之外,别无他人。天地间静悄悄的,那空旷的脚步声在整个天地间回响。



时间慢慢的过去。



在王冲的感知中,前方的太极宫就像一道巨大的风暴,而离这道风暴越近,压力便越发的强大。



冷汗不知道不觉的从额头上掉落下来,但是王冲却毫无所知。



这是一条数千层的白玉台阶。



王冲从未走过如此长的台阶,漫长的就好像无数个世纪,永远没有尽头一样。汗水不知不觉的淌出,连衣服都湿透了。



而双肩上的压力也重重叠叠,好像一重重巨大的山峰一样。



王冲体内的元气不停的消耗,体力也不停的削弱,脚下就像灌了铅一样,极其沉重。这短短的一段路,对于王冲来说,居然好像一辈子那般漫长。



“嗡!”



不知道过了多久,嗡,王冲脑海一震,整个世界骤然一变,一股令天地为之色变的气息,庄重、肃穆,威严而浩大,透着一股至高无上的气息,从前方迸射而出,笼罩整个天地。



王冲心神一颤,猛然回过神来,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居然已经走到了白玉丹墀的尽头。



眼前,一座恢宏、神圣的黄金大殿矗立在身前。



在这座大殿里,王冲感觉到了一股强大的不可思议的气息,他虽然已经极尽收敛了,但是散发出来的气息依然强大的令人心神颤栗。



上辈子,王冲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血与火的战争,经历过多少生与死的磨难,一颗意志早已磨练的坚韧无比。



但是在这道气息面前,王冲依然忍不住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仿佛面对天与地一样。在这股气息面前,每个人都会忍不住产生一种卑微渺小的感觉。



这一刹那,王冲禁不住心神恍惚了一下。



一些遥远的记忆,仿佛沉渣泛起,在这一刻突然浮起心头。冥冥中,王冲又想起了那个在后世引发很多争议的话题:



大唐世界,中土神洲,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第一强者?



在末世时期,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带领神洲最后的兵力和那些异域铁骑征战十几年,最后阵斩康轧荦山的自己吗?



又或者以一挡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叙写壮烈,击杀数万异域入侵者的大**神苏正臣吗?



还是,像自己师父“邪帝老人”那样,虽然在朝廷中默默无闻,但却在宗派界中大放光芒,横行天下,无人可敌的宗派强者?



又是,乌斯藏高原上,那位深不可测,一身雪白,其貌不扬的大雪山圣僧?



……



电光石火间,无数道王冲所知的成名人物从脑海中飞掠而过。但最后,都被王冲一一否认。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那么一个人,能够力压以上的所有人物,当之无愧的称为天下第一强者的话,那么王冲相信,那个人能,而且只能是一个人:



大唐帝国至高无上,深不要测的圣皇天子!



王冲深深的记得,那些将自己扶上兵马大元帅位置的前辈们,曾经说过,如果大唐帝国的圣皇天子还在,如果这个中土世界有名以来最伟大的帝王还活着……



那么这场战争,或许会是另外一翻截然不同的局面!



因为在大唐的武道历史上,这位圣皇天子是唯一确确实实记载,冲击过“神武境”存活下来的人。



“圣武境”和“神武境”,却是地与天,人与神之间的差距,两者不可道理计数。



绝大部分的圣武境强者,到死都没有冲击神武境的资格。其中,就包括上辈的王冲。



对于这场大唐天子“神武境”的冲击,后世众说杂纷。



有人说,这场冲击失败了。但是王冲却亲耳听那些前辈们说过,他们确确实实在圣皇身上,感受到过神武境的气息。



因此,圣皇当年的那场冲击,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还是半成功,半失败……,这一点,永远都没有人知道。



“如果从时间上来算,应该就是不久前的事吧。”



王冲仰起头,心中喃喃道。



对于这位大唐的圣皇,王冲心中也曾经痛恨过,埋怨过,但到了最后,走到这座太极殿前,走到距离这位大唐圣皇咫尺之距的地方,王冲发现,到了最后,心中依然只剩下满满的尊敬。



他或许犯下过许多的错误,他或许一手导致了这个帝国的覆灭。但是到了最后,王冲记得的,依然是这位大唐帝国繁荣、昌盛的缔造者。



同时也是整个中土世界,有史以来,最积极、进取的开拓者!



太极殿的大门敞开着,王冲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顶着山峦般庞大的压力,一步跨过了太极殿的大门。



轰隆!



在跨过大门的一刻,天地震动。只是一步之差,王冲却仿佛从一个世界,踏入进了另一个世界,一个空间,跨入到了另外一个空间!



一刹那,王冲感觉到了一股强大的气息,比前世的自己,还要强大的多的存在。



比苏正臣、邪帝老人之流更加深不可测的至高存在!



一刹那间,整个世界都仿佛寂静了下来。



王冲的世界中,只剩下那道高不可攀的身影。



“王冲见过圣皇天子!”



在太极殿的边缘,王冲恭恭敬敬的跪伏了下去,声音回荡整座大殿。



【报歉,更晚了!】



...



第一百六十四章 震动朝野!



第一百六十三章



整座太极大殿里静悄悄,王冲可以感觉到一双威严、睥睨的目光,居高临下,透过重重虚空,落在自己身上。【全文字阅读..】



从这双目光的注视中,王冲只有一种感觉,深不可测。



自古“伴君如伴虎”,“天威难测”,在这双目光中,王冲感觉不出任何感情。也无法探知这位大唐帝国的天子陛下心中到底是如何想的。



虚空寂静,王冲跪伏在地上一动不动,大殿里,安静的王冲可以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不知道过了多久,像是一刹那,又漫长的好像过了无数个世纪,终于,王冲耳中听到了一个威严、浩荡,犹如雷霆般的声音。



“王冲,听说,你反对朕的节度使制度和重用胡人制度?”



声音淡漠,听不出任何的感情。



王冲心中颤抖了一下,君臣奏对,不能不答。只是,圣皇这话却并不好回答。往,王冲只是应圣皇的意思发表意见,往大了说,王冲就是在反对圣皇。



“是!”



王冲心中犹豫,但还是开口道。



“说!”



那声音淡淡道,威严、浩荡,只有一个字。



“是!”



王冲低下头来,恭敬的应着。大殿里,气流涌动,迎面一阵大风吹来。王冲心中也随着这阵大风波动起来。



冥冥中,大伯王亘在马车上的那翻话又在耳边回响:



“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



“皇上有问,一定要答,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也要说不知道。知道十分,只说七分。”



“你不懂朝政,一无所知。第一次面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件事情关系到我们整个王氏一族,不止是你和你父亲,还有我,你大姑,你小叔,所有人都息息相关。你千万不可鲁莽,切记切记。”



……



这些话是大伯王亘几十年的经验总验,虽然看似油滑,但却是针对王冲这种毫无经验的世家子弟最好的劝谏。



“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入宫面圣绝非小事。以王家此时此刻的地位,已经不需要王冲帮助在这种事情上立功了。



只需要他不犯错就好!



只是……,想起上辈子的种种,王冲却无法让自己保持沉默。节度使制度和重用胡人制度是大唐的祸乱根源。



如今,自己好不容易能够面圣,拥有一次当面劝谏当今圣皇的机会。如果就这么错过了,恐怕自己一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



想到这里,王冲顿时不再犹豫。



“陛下,节度使制度和重用胡人的策略是大唐的祸乱根源,这策万万不可!”



下一刻,王冲跪伏在地上,将自己心中的沉思详详细细的叙说了一遍,甚至包括四方馆内劝服众老的话,也毫无保留。



没有人比王冲更明白,节度使制度日后会有多大的危险。王冲深深明白,眼下是自己改变这种历史的机会。



“陛下,胡人自成一党,胡人维护胡人,胡人提拔胡人!此例一开,日后必然为祸大唐,请陛下明鉴啊!”



王冲说完,跪伏在地上,一动不动。



这翻话发自肺腑,是王冲心中真正的想法。没有真正经历过那场乱世的人,是完全无法想像的。



对于王冲来说,他对于爷爷说的话,对圣皇说的话,不止是一种可能,一种预言,更是未来真正会发生的事实!



可惜,除了他之外,整个人中土世界根本没有人知道。更加不会有人知道,帝国的命运,此时此刻,就决定在圣皇的一念之间。



大殿上方静悄悄的,没有任何的声音。



不知道过了多久,王冲终于听到一个声音: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回去之后,将刚刚说的话,写一个折子,递上来吧!”



这是王冲进入太极殿听到了第三句话,也最后一句话。



“是!”



王冲怔了怔,应了一声,然后躬着退出了大殿。



“呼!”



白玉丹墀下,气流涌动,一阵大风吹过,王冲浑身一冷,这才惊觉,不知不觉连鞋子都湿了。



伴君如伴虎,那间太和殿里的压力太大了。在那里,王冲几乎步步维艰,比一场大战还要艰难。



不过王冲在意的却不是这个。



“不知道陛下到底听进去了没有?”



想起刚刚的事情,王冲忧心忡忡。这一场面圣,王冲懵懵懂懂,就算到最后出来,王冲也知道自己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也不知道陛下到底有没有听进去?



“伴君如伴虎”,整场面圣,王冲说了不少,把该说的都说了。但是从进去到出来,王冲听到的话总共只有三句而已:



“王冲,听说,你反对朕的节度使制度和重用胡人制度?”



“说!”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回去之后,将刚刚说的话,写一个折子,递上来吧!”



仅仅凭借这三句话,王冲完全无法判断圣皇心中到底是喜是怒,是听进去了,还是完全没有听进去。



而且,最后让他一张折子,又是什么用意?



“王公子,请吧!”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王冲回过神来,只见不远处,一辆金黄色的马车停着,旁边站在一名太监,正是那名将自己接进皇宫的云纹首领太监。



“君心难测啊!”



王冲叹息一声,低头钻进了马车之中。



马车轱辘,一路离开了皇宫,最后将王冲送入了王家。



……



“君命不可违”,就在回府不久,王冲就将胸中所思所想,连同一些财政货币上的想法,一起写入了奏折之中。



就在当天晚上,王冲的奏折便随着那名云纹的首领太监,一起送入了皇宫之中。



做完这些,王冲便将一切抛诸脑海,开始修练完整版的《小阴阳术》。



“轰隆!”



一石激起千层浪。王冲绝不会想到,就在第二天,自己的这封奏折就出现在了朝堂之中,传阅众臣,并且由此在朝野之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荒唐!王亘,这就是你们王家的意见吗?陛下,微臣要弹劾王亘,还有那个王冲!”



当天的朝堂,御史大夫周章情绪激动,突然大喝一声,一把纠住了王亘的胡须。



哗!



刹那间,朝堂一片哗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谁也没有想到周章居然会动手。



“周大人,放手!”



“周章,你这是在做什么?”



“天子面前,你敢放肆!”



……



众臣将王亘和周章团



团围着,场面一片混乱。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乎是在众臣将王亘和周章团团围住的同时。



噗通!



太和殿中,地面猛然一震,就好像一块陨石砸在地面一样。就在众臣之中,一道槐梧身影推金山,倒玉柱一般,重重的跪在地上,倒头就拜。



“陛下,微臣阿不思,为大唐立下赫赫功老,忠心耿耿,向无二心。请陛下为微臣做主,主持公道!”



随着阿不思的话,咚咚咚,大殿里,一道道人影仿佛木桩齐齐跪了下去。大唐立国两百余年,胡汉杂居,在朝堂里的,远不止是汉臣,还有胡将。



王冲的一纸奏折,引得朝堂里所有的胡将咚咚咚的声音,全部跪了下头,头朝在地,全部面对圣皇的方向。



刹那间,原本闹哄哄的朝堂,一片死寂。



所有大臣望着那些跪倒的胡臣,谁也说不出话来!只有王亘站在朝堂,衣襟散乱,看着朝堂上那些跪倒的胡臣,顿时变了脸色。



然而此事的影响远不止如此。



“哗啦啦!”



无数飞鸽、夜鸢,海东青、鹰雕从京城中飞了出去,从来没有一天,京城之中飞出过这么多的飞鸟。



那些传递信息的飞鸟,遮天蔽日,将天空都掩盖了。



看到这一幕,连京城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都呆住了。



“荒谬!荒谬!荒谬!



西域后方留守的碛西都督府中,一名碧眼髥须,气息霸烈的胡人都督勃然大怒,怒声大喝。



“本座坐镇西域,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一个黄口小儿,居然如此侮辱本座,实在是可恨!!该杀该杀!”



轰隆!



那碧眼的胡人都督手起掌落,轰落一声,将面前的玄铁的桌案拍的四分五裂。巨大的力量震得大地震动,滚滚的烟尘甚至冲破都督府,腾起近百丈高。



“‘胡人自成一党,汉人提拔胡人,胡人提拔胡人’,封常清,你不是汉臣吗?此子一派胡言,真是该杀!”



西域大漠千里,烟尘滚滚,一只五千人的铁甲大军正在行动。在大军的最前方,是一名长着美髥,仪容俊美,气息如山如海的大将。



他看起来和汉人几乎没有区别,只是腰间的一枚新罗玉佩表明了他的身份。



正是安西副都护,密云郡公高仙芝。



整个大唐中唯一的新罗副都护,也是新罗人在大唐中地位最高的存在。在大唐碛西以西的军界,他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安西副都护高仙芝号称仪容优雅,就算生气的时候,也是一脸平心静气的。然而高仙芝右手一手,咔嚓一声,正在行军中的战马颈骨断裂,突然之间毫无征兆的卧倒在地上,一动不动。



身后,一名矮小的黑脸汉子默然不语,眼中透出忧虑的神色。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主帅如此生气。



【第三章11点40!】



...



第一百六十五章 王冲入狱!



第一百六十四章



“哼!”



大唐陇右,与乌斯藏交界的新城,一名鹰眼高鼻,生得极为英武的大将冷哼一声,双眸之中掠过一抹剌眼的精芒。【..】



“北斗七星高,哥翰夜带刀”,在大唐西陲,北斗大将哥舒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一身金甲,腰挎长刀,正是北斗大将哥舒翰。



在大唐帝国,武将不少,但是真正能够称得上“大将”,地位凌架于诸将之上的,却寥寥可数。



身为大斗军副使,北斗大将哥舒翰的地位可想而知。



朝堂发生故事,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上的一张奏折,搅得满朝风雨,朝野震动。这么大的事情,哥舒翰不知可不知道。



事实上,他手中捏着信鸽传来的消息,已经在城墙上的大风中站了很久了。



“这又是长安旧事重演了!王冲?哼,又是一个长安尉!该死!”



哥舒翰狠狠的捏着纸条,神色铁青。



当年,先帝时期,哥舒翰母亲去世,哥舒翰在大唐生活了几十年,孤慕大唐的风仪。母亲去世,哥舒翰学汉人的风俗,守孝三年,却被京师小吏长安尉耻笑。说他胡人学周礼,沐猴而冠,四不像!



哥舒翰事母极孝,这件事情被他视为奇耻大辱。



正是因为这个,哥舒翰才投笔从戎,投身军中。



如今,王冲的折子,又让他看到了当年那个长安小吏。



轰!



哥舒翰眼中闪过一抹冰冷的杀机,轰隆,随即一股火焰冲天而起,腾起十余丈之高,将哥舒翰手中的纸条化为灰烬。



……



大唐二百年,内附胡人不知凡几。



王冲的一纸奏折不知引来了多少胡人的纷怒。弹刻王冲的折子,仿佛雪片一般从四面八方飞来。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但是王冲那一纸奏折触怒的那不止这些人,碛西都护,兼安西都护夫蒙灵蒙,副都护高仙芝,北斗大将哥舒翰,北庭副都护安思顺……,这些胡人大将在大唐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这些都护、副都护、大将充满愤怒措辞的奏折出现在大唐朝廷之中的时候,事情的性质顿时完全不一样。



哪怕是王亘都变了脸色。



这件事情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呈现出一种失控的状态。



不止是如此,胡人内附这么多年,影响的不止是胡人,还有朝廷里的汉人。



许多御史大臣不敢攻击九公,就把矛头对准了十五岁的王冲,言辞激动,说王冲“妄议朝廷”。



而另外一些大臣更是激烈,说王冲和王家包藏祸心,意识分裂蕃汉,让胡、汉对立,对大汉不利,纷纷要求王冲严惩,甚至连带处置王冲的大伯王亘。



这件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是很多人都预想不到的。



“太真妃事件”还只影响了满朝文武,以及地方的边吏,影响仅仅局限在汉人之中。但是王冲的这一纸奏折,却将“节度使制度”和“重用胡人”推向了**,将所有的胡人以及胡人的边陲大将也一起卷了进来。



论影响力,这件事情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太真妃”事件!



……



夜深时分,万籁俱静,当京师之中许多人还在酣睡的时候,王家的府邸之中,却是烛火通明。



“冲儿,不行!你必须要避一避了!”



王冲的书房中,大伯王亘背着手,在灯光中不安的走来走去,他的眼圈深陷,隐隐透出青色,似乎好久都没有休息。



“节度使事件和重用胡人的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你我,以及老爷子的意料。这件事情的反响太大了,这些御史现在不止是要弹刻你和我,他们现在甚至酝酿要弹劾老爷子。”



王亘的焦虑是不假掩饰的。



这段时间,只要他自己才知道承受着多么大的压力。高仙芝、夫蒙灵察、哥舒翰、安思顺……,这些位高爵隆,地位显赫的胡人大将不止给朝堂上了折子,而且每人还给他来了一封责问的信。



王亘是朝廷重臣,地位绝对不低。



但是这些人……,没有一个人的地位比他差。当漫天的胡人大将责问的信函寄到家中的时候,天知道王亘承担了多大的压力。



而这,还仅仅只是一小部分。



每天早朝,那些御史大夫和同情胡人的汉臣汉将,每天围着他,不是谩骂就是弹劾,甚至连朝服都被撕破了。



在朝堂上几十年,王亘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但是这一次……完全不同,王亘从中闻到了一股浓烈的危机。



“哼!他们敢!”



书桌后,王冲狠狠的攥着拳头,神情激愤。所有的事情,他都已经知道了,包括雪花般的胡人唾骂奏折,还有御史大夫弹劾他“妄议朝政”的事。



从今天以后,大唐王朝,中土世界,所有的胡人都算是他,还有王家势不两立,不共戴天了。



大唐立国二百余年,内附胡人早已深入方方面面。王冲得罪了这些人,以后以仕途可想而知。



不过不管是胡人大将的愤怒,还是御史的弹劾,王冲都并不害怕。



王冲只是感到悲愤。



是!



他是弹劾了胡人!



“节度使制度”和“重用胡人制度”,本来就是有利于胡人的。谁反对这两个策略,谁就是触动了所有胡人的利益。



会招致这么多的胡人责骂,质问,王冲一点都不意外,也一点都不在意。真正让王冲在意的,是那些反对自己,支持胡人的汉人。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没错!契苾何力确实是忠臣,阿史那?社尔也确实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



这两人都是太宗皇帝时候的胡人良臣,但是和太宗皇帝打仗的谁?



汉人吗?



是胡人!



现在阴山以北,葱岭以西和大唐打仗的是谁?



汉人吗?



是胡人!



是乌斯藏人!



不论任何时代,任何时空,总有那么一些人忘了自己的身份,对敌人的同情,远远大于自己人。



他们能轻易的代入对手,敌人的思维,对他们产生同情,替对手考虑。但唯独对于自己人,他们异常的苛刻,往往只有冷冰冰的喝斥、指责,什么不识大体,不懂礼仪,有失大国风度。



分裂蕃汉?让胡、汉对立?



胡汉对立,难道还用他制造吗?这不都已经是事实吗?难道日后掀起一场叛乱,撕裂这个大唐的,不就是这些内附的胡人吗?



难道日后藩镇割据的不就是这些胡人吗?



永远不要高估胡人的忠臣!



这就是上辈子王冲的教训。



在大唐强盛的时候,他们可以心甘情愿的为大唐效命。但是当大唐衰落的时候,永远不要指望他们能像汉人一样效死。



一个主体民族不想着自己保护自己,居然想着让度权利,心甘情愿的让胡人来占据主体位置,替自己来征战沙场,保护自己。



这是多么的愚蠢和可笑!



“强权即真理”,不论在任何一个时代,不明白这个道理的民族都是死有余辜!



“冲儿,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你必须要想办法避一避,这段时间,尽量不要冒头。”



王亘语重心长道。



“避?去哪里避?若是御史弹劾,朝廷召见,我能够不去吗?”



王冲淡淡道。



他坐在书桌后面,神色镇定,毫不害怕,似乎早已想通所有的事情,也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王亘看着神色沉着的王冲,心中感慨无比,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曾几何时,他总是把王冲当成一个十五岁,不懂事的孩子,所以对于王冲,王亘总是诸多苛刻,动不动就厉声喝斥。



就算是王冲算计了姚家之后,王亘也觉得他还太小,不足以担当大任。



但是就是在这一刻,王亘骤忽之间发现,王冲或许年纪还小,但是他的心,早已长大成人。



“节度使事件”和“重用胡人”的事,就连他都无法保持镇定,但是这个侄儿,做为一切的始作俑者,居然还能保持平静,还能冷表的跟他说了“避无可避”的事实。



这一点,就连他都没能做得到。



“冲儿,终于长大了。”



这一刹那,王亘心中感慨不已。就连他自己都没有发现,这一刻,他对于王冲的看法改变了很多。



无形中,王亘已经把他当成了一个可以信任,可以商讨,能够担任的同辈人了。



“冲儿说的没错。我也觉得这件事情,他没得避,也避不了。”



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王冲的小叔王泌坐在一旁,一脸的沉思的样子。他是昨天才赶回来了。



王家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不可能不回来。这种时候,多一个人商量总是好的。



只是朝堂上的事情,他根本不懂,所以王冲和兄长王亘的话他根本插不进几句。但完全是一种本能,王泌觉得王冲说的是对的。



“冲儿,希望小叔觉得你这件事情太冒失了。其实那张奏折,你完全可以不必这么写的……”



“不可能!那张奏折我必须要写,而且必须要这么写。”



完,就被王冲打断了。这件事情闹成现在这样,王冲绝不后悔。有些事情,不管代价是什么,哪怕明知道前面是荆棘,也是必然要做的。



做了,王冲就绝不会后悔。



“诶!”



王泌和王亘同时长长的叹息。希望王冲入宫这件事,他特别在半途拦了马车,已经劝过他,没想到王冲还是做了。



而且还是以一种他预想不到的方式。



只是事已至此,木已成舟,而且连老爷子都同意了,王亘也是无话可说。



“砰!”



就在几人商量的时候,突然一声巨大的撞门声从外面传来,似乎是什么人闯了进来。书房里,三人齐齐抬起头来。



然而还没等三人起身——



“轰!”



一声巨响,王冲书房的大门被一股巨力撞中,瞬间分成数片,飞了进来。就在三人震惊的目光中,几名金吾卫,执戈仗戟,气息磅礴,从门外闯了进来。



“你就是王冲?”



几人冷冰冰的看着王冲,漠无表情道。



“我是!”



王冲惊疑道,完全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很好,王冲,你被捕了,跟我们走一趟吧!”



几名金吾卫冷着脸道,说着,跨过去,一左一右,夹住王冲,起步就要往外走。



“什么!”



王亘、王泌大吃一惊,也就是这个时候,王亘看到了几人腰上挂的牌子,那是一个黑色的“狱”字。



这些人是宫廷中的狱卫!



“等一等!你们以什么罪名抓他。大唐律历,没有犯错的人,你们也敢胡乱抓人吗!”



王亘怒声道。



“妄议朝政!”



其中一名宫廷御卫抖出来一纸金黄色的收押令:



“这是一张朝廷的画押令,有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宰相,御史的画押,更重要的是,还有陛下的玉印!”



“什么!”



王亘浑身剧震,看着上面的龙印,如遭电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晴。



“王大人,你是朝廷的重臣。朝廷收押重犯,希望你不要阻碍,否则的话,不要怪我们连你一起擒下,押入天牢!”



宫廷御卫的最后一句话,连王泌都惊呆了。



天牢?



不是刑部?不是大理寺?而皇宫中的天牢!



那不是死囚才会关押的地方吗?



王泌整个人都惊呆了。



然而几名宫廷狱卫却没有呆住,押着王冲,点了他的睡穴,架着他,大步流星的往外走去,只一会儿就消失在了门外。



良久,王府之中才传来一声悲泣的声音。



这个时候正是天明的时候。



当王冲被押入天牢的事情消息传出,整个天下一片哗然。在所有的汉臣中间,这件事情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冲击,还有极度的……愤怒!



【今天这章很长,估计明天起不长,预计明天12点30更新第一章,兄弟们千万注意!】



...



169-174(2/2)-->>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