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谱[1/2页]
>
1月12日出生于京都市伏见区,为国语教师村上千秋、村上美幸夫妇的长子。出生不久,家迁至兵库县西官市夙川。
“我生在关西长在关西,父亲是京都一和尚之子,母亲是船场一商家之女,可说是百分之百的关西种。自然每天讲的是关西方言。所受教育带有相当浓厚的地方主义色彩,认为关西以外的方言都是异端,使用‘标准语’的没一个地道之人。那是这样一个世界:棒球投球手则非村山莫属,食则清淡为主,大学则京大①为贵,鳗鱼则烤制为上。”(《村上朝日堂的反击》)
①京都大学之略。
1955年6岁
4月,入西官市立香护园小学就读。
“我家是非常普通的家庭,只是父亲喜欢书,允许我在附近书店赊账买自己中意的书。当然漫画、周刊之类不行,只限于正经书。但不管怎样,能买自己中意的书实在让人高兴。我也因此得以成为一个像那么回事的读书少年。”(《村上朝日堂》)
岁
4月,入芦屋市立精道初级中学校就读。
“讲起过去的事来,当时(60年代前期)我家每月让书店送来一册河出书房的《世界文学全集》和一册中央公论社的《世界文学》,我便一册接一册地看,如此送走了中学时代。由于这个缘故,我的读书范围至今仍只限于外国文学。或许可以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吧,总之最初的机遇或环境基本决定了一个人的喜好。”《村上朝日堂》
岁
4月,入兵库县神户高级中学校就读。该校为新闻委员会所属。
“反正我就是喜欢看书,一有时间就看文学方面的书,以致不怎么用功国语的成绩也过得去。英语方面,由于一上高中就以自己的方式涉猎英语筒装书,对英文阅读本身是有信心的。但英语成绩不怎么样,因为没有理会那些技巧性的小东西。记忆中成绩也就是中间偏上一点。若是当时的英语老师知道我如今搞这么多英语翻译,想必会觉得莫名其妙。社科方面世界史很拿手。为什么呢,因为中央公论社的《世界历史》那套全集上初中时我就己反复看了一二十遍。记得全集广告词有这样一句话:‘历史比小说更有趣’。”(《转而悲哀的外国语》)
岁
听从父母劝告,准备考国立大学。经常去芦屋图书馆。
岁
4月,入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就读。在目白原细川藩邸的私立宿舍“和敬寮”寄居半年,后退出。“经营者是臭名远扬的右翼分子,宿舍长是个陆军中野学校出身的面目可憎的汉子。而我这样的人居然未遭驱逐,很有点不可思议。时间是1968年,正是学潮迭起的年代,我也正血气方刚,对什么都愤愤不平。”《村上朝日堂》。后来迁往练马区寄宿。距离最近的车站是都立家政,几乎不去学校,在新宿打零工,其余时间泡在歌舞伎町的爵士乐酒吧里。
岁
4月,《问题只此一个,没有交流——68年电影观感》在《早稻田》发表。迁入三鹰市一间宿舍。“由于情绪好,在一家当铺买了支长笛。练习时,隔壁房间一个吉他少年提议吹哈比曼,于是每天都吹《》。结果在我记忆中,三鹰市就是《》。”(《村上朝日堂》)
岁
以学生身份同阳子结婚。入居阳子夫人父母家(其父母在文京区千石经营床上用品店)。
岁
在国分寺开爵士乐酒吧。开店资金500万日元。250万为夫妇打零工存款,其余由银行贷款。“起始觉得找工作也未尝不可,便去几家有关系的电视台转了转,但工作内容实在无聊透顶,只好作罢。心想与其干那样的工作,还不如自己好好开一家小店。开店可以亲自采购,亲自动手做,亲自为顾客服务。终归,说起我能做的事,也就是开爵士乐酒。巴了。反正我就是喜欢爵士乐,做事也想做多少同爵士乐有关的。”(《村上朝日堂》)店名取自在三鹰寄居时养的一只猫的名字。后移店至千驮谷。
岁
3月,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毕业。毕业论文题目是《美国电影中的旅行思想》。
岁
在涩谷区千驮谷附近的神宫球场动了写小说念头,随后每晚在餐桌上挥笔不止,写罢投给“群像新人奖”评审委员会。投稿的原因在于“有字数限制”。
6月,《且听风吟》获第23届“群像新人奖”。
“走出校门后几乎从未提笔,刚开始写得异常吃力。唯一给我鼓励的是菲茨杰拉德那句话:‘如想叙述与人不同的东西,就要使用与人不同的语言’。但毕竟不是件容易事,边写边这样想道:40岁时肯定能写出像样些的东西来。现在仍那样想。获奖固然让我欣喜万分,但我不愿意受有形物的束缚,已经不再是那样的年纪。”(《群像》)
7月,《且听风吟》由讲谈社印行。
岁
在涩谷区千驮谷一边经营酒吧,一边从事创作。
3月,发表译作《失却的三小时》(菲茨杰拉德著,载于《通讯》)。
4月,发表《去中国的货船》(载于《海》)。
6月,《1973年的弹子球》由讲谈社印行。
7月,发表《读米歇尔-克莱顿的小说令人想入非非,从“说谎方式”想到“熵的减少”》(载于《通讯》)。
9月,发表《街,以及不确切的壁》(载于《群像》)。
12月,发表译作《残火》、《冰官》和《酒精中》(均系菲茨杰拉德著,载于《海》)。发表《穷婶母的故事》(载于《新潮》)。
岁
决心从事专业创作。酒吧转让他人,移居千叶县船桥市。
3月,发表《纽约煤矿的悲剧》(载于《》)。
4月,发表《袋鼠晴日》(同上),由此至1983年在该刊发表系列短篇。
5月,译作《菲茨杰拉德作品集》由讲谈社印行。
7月,与村上龙的对谈集《》由讲谈社印行,作为“同时代的美国”系列随笔发表《疲劳中的恐怖——史蒂芬-金》(载于《海》)。
9月,发表《被夸大的情况——围绕越南战争的作品群》(同上)。
11月,发表《无政府主义——弗兰西斯同〈地狱启示录〉》(同上)。
12月,同广告词撰稿人系井重里合写的《梦里相会》,由冬树社印行;《与朋友永久运动的终结》于《文学界》连载。
是年开始作为编委参与《早稻田文学》的编辑工作,为时一年半。《且听风吟》由初中下一届同学大森一树搬上银幕。
岁
2月,《青心学院大学——面临危机的自治与基督教精神》于《朝日周报》连载,作为“同时代的美国”系列随笔发表《反现代的现代性——约翰-阿宾格的小说》(载于《海》)。
5月,发表《都市小说的形成与发展——昆德拉与昆德拉以后》(同上)。
7月,发表《事先备好的牺牲者的传说——吉姆-莫里森/德阿兹》(同上)。
8月,发表《寻羊冒险记》(载于《群像》)和《下午最后的草坪》(载于《宝岛》)。
10月,《寻羊冒险记》由讲谈社印行,该作获“野间宏文艺新人奖”。
11月,发表《她的土中的小狗》(载于《昂》)。
12月,发表《悉尼的绿色长街》(载于《海》临时增刊《孩子们的宇宙》)。
岁
1月,发表《萤》、《烧仓房》(载于《中央公论》)。
2月,发表《E-T式地看〈E-T〉》(载于《中央公论》)。
4月,发表《作为符号的美国》(载于《群像》),短篇集《去中国的货船》由中央公论社印行,发表《我打电话的地方》等7篇雷蒙德。短篇译作(载于《中央公论》),发表《通过“沙滩男孩”长大的我们》(载于《》)。
6月,发表《避雨》(载于《》)。由此至翌年10月隔月在该刊发表小品。
7月,雷蒙德短篇译作集《我打电话的地方》由中央公论社印行。
9月,短篇集《袋鼠晴日》由平凡社印行。
10月,发表《游泳池边》(载于《》)。
11月,发表《关于穿制服的人们》(载于《群像》)。
12月,发表《盲柳与睡美人》,同插图画家安西水丸合写的《象工厂的》,由CBS索尼出版社印行。
是年初次赴海外旅行,在希腊参加雅典马拉松赛。
岁
1月,发表《跳舞的小人》(载于《新潮》)。
2月,发表《出租车上的男人》(载于《》),在《翻译世界》连载《村上春树的简装书生活》至6月号。
3月,同摄影师稻越功一合写的《波画波语》由文艺春秋社印行。
4月,发表《三个德国幻想》载于(《》)和《现在为了死去的女王》(载于《》)
6月,发表《猎刀》(载于《》)。
7月,《萤-烧仓房及其他》短篇集由新潮社印行,《村上朝日堂》由若林出版企画社印行,发表《迪斯尼-威尔逊与加利福尼亚神话的缓慢的死》。
10月,发表《呕吐1979》(载于《》)。
12月,同中上健次对谈。
是年夏赴美国旅行约6个星期。
岁
4月,在《》连载译作《牧熊》(著),在《周刊朝日》连载《村上朝日堂》(至翌年4月)。
6月,《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由新潮社印行,10月获“谷崎润一郎奖”;雷蒙德短篇译作集《夜幕下的马哈鱼》由中央公论社印行;发表托尔曼短篇译作《无头鹰》;发表《小说中的制度》(载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