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平地惊雷[1/2页]

次日,学校放假,全校师生手臂缠着一根白布以表哀思。



为所有人所敬仰的老校长,于昨晚的睡梦中,永久的离开了人世。



按照他的遗嘱,没有摆设灵堂,以他的地位和贡献,值得所有炎夏人为他鞠躬,做最后的告别,但他在遗嘱中坚决反对了这种做法,只愿安安静静,不被打扰的离开。



全校师生只能以一根白布寄托哀思。



正月初七,学校重新恢复教学秩序。



燕洪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校新的校长。



不过,他的主要工作还是在修行这一块,研究实验那一块由翟舒同教授全权负责。



在欧老校长去世前,就有一种说法。



随着在传武基础上开拓的修行体系逐渐站稳脚跟,并日复一日的深奥,已具备自己成长进化的能力,实验研究组提供的各种基础数据价值正在下降。



而随着丛林威胁日益加剧,实验研究组的研究领域也逐渐从人类自身转移到其他各类变异进化的动植物身上。



随着这两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渐渐有了双方最终将会“分家”的说法。



不过,在老校长时期,这说法始终停留在谣传层面。



而随着老校长去世,此事却迅速从谣传层上升到执行层。



新历八年七月。



六一学院专门研究生命进化奥秘,收集了天变至今最多的进化数据,有着无比丰富实操经验的研究团队正式从学院剥离,与其他几个隶属于官方不同机构的研究部门合并,为帝都新成立的一所学府保驾护航。



这新成立的学府名为“万兽”,和六一学院专注于人类自身的进化修行不同,万兽学院专注于研究动植物的进化,并试图从那频繁的迭代中找到更加根源性的规律。



官方的雄心不言自明,想要以同样的模式孕育出更多的宏大体系出来。



这对学员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最大的影响是研究实验区域向所有师生开放,学校能够承载的生源上限几乎翻了一倍,达到两万人。



随着整个修行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每年八月招收一届新生,生源数量六七千人不等,每届学员的在校时间为三年。



除此之外,教官团队的人员变动也非常剧烈。



随着一届届学员天赋越来越好,实力上限越来越高,很多传武教官已经跟不上脚步,被淘汰去那些中等修行学院任教。



长期担任总教官的周塔山也被调去了万兽学院,承担更大的责任。



从学院诞生至今已将近十年,有越来越多优秀的种子开花结果,更是经历了许多磨炼,无论是经验眼界还是实力修为都到了巅峰状态,他们成为了学校现在教官团队的中坚。



相比于那些从民间传武人转职而来的教官,他们是在六一学院这个体系下结出来的硕果,天变之前都正值韶华,成长于科技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思维眼界灵活开阔,对现有体系有着极深的亲身感触和认同感,能够提出更有针对性、极有建设性的调整方案。



这样的变化,正当其时。



在姜不苦的角度,就是随着老校长的去世,学校迅速换了一张“新颜”,真正称得上熟人的,只剩燕洪一人。



始终在接受新生代、天赋最优秀学员的“照拂”,姜不苦的天赋一直在缓慢却坚定的提升着,再加上与学校同龄的修行积淀——修行时间和他差不多的,天赋没他强,天赋现在比他强的,却还没成长起来,等他们成长起来的时候,他的天赋又已经越过了他们。



初见时在他眼中高深莫测的燕洪也逐渐回归成一个年迈的老人。



他的年纪比欧老校长更大,现在已经是九十多岁的高龄。



只是因为修为深湛,已被他练到返璞归真之境的五禽戏又极善养生,又遇大时代的垂青,实力接连突破,年迈的躯体中不断绽放新的生机。



可这却非无穷无尽,他的实力已有多年未有寸进,没有“活水”加入,他的生命状态开始明显的下滑。



在姜不苦眼中,老人的生命灵光在一天天的黯淡着,就像是即将燃烧到尽头的蜡烛。



新历八年,姜不苦的情绪始终有些低落,唯一消遣的办法,就是在典藏室中翻阅持续版本更新的功法典籍。



随着学员们留校时间变长,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调整。



因为交通问题,聚居城市之间的通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员们并没有中途放假回家的机会,不过,也不会在学校中一呆就是三年,每年会分批组织几次实习机会。



最大的一项实习任务就是巡逻帝都周边农田的边界,消灭来自丛林的任何危险,保障粮食供应的绝对安全。



其次,至少完成对一项功法的优化或者创新,成为所有学员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不然,他们得到的毕业证就会成了结业证。



若是贡献巨大,比如将多门功法糅合成为一门更高深的功法,甚至创造出一门全新的功法,除了毕业证会被用更好的质材镶成金边,还会额外得到一本优秀校友的荣誉证书,还有一份感谢信——感谢他们为后来者的修行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种种措施,确保了典藏室中的每本功法都经过“千锤百炼”,而且,新功法的数量也在一点点增加。



姜不苦永远不用担心宅在典藏室中无书可看。



何况,以他现在所站高度,这些功法的层次都还略差了些,他在意的也不是功法本身,而是通过不同人对功法不同的优化完善,捕捉他们独一无二的天才思维,这才是最珍贵,也是最能给他以触动和借鉴的点。



在他把握到了那些最核心的点,就能将整本功法轻松领会,且因为他的修为更高,他心中的功法比他手中的功法还要更加优秀完善。



对于这样的功法,他并不会额外做些什么,只会默默放下,期待后来者予以完善,说不定到时又可看到不一样的解决方案,不一样的天才灵光。



可有一种情况,就是创造者的出发点就有所偏差,虽然结果看似不错,可在他的层次,却能看到那是一条羊肠险径甚至是一条死路,他就会在那些功法的夹缝中留下一些只言片语的提示。



“?真的如此吗,似乎有些欠妥,劲力的流转有明显异常!”



“有些事半功倍,甚至是无用功,或许应该换一个思路。”



“不懂,不懂,明明有更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要用如此复杂,如此挑战正常人思维的方式去兜圈?”



“……”



这些留言很隐晦,只有那些真正潜心研究的学员才能够看到,才能明白。



那些因为这些留言而触动灵感,开启新思路的学员都很激动,笃定这是已经毕业离校的学长与他们的特殊交流方式,甚至认为这是一种特别的传统。



第三十八章 平地惊雷(1/2)-->>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