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藏 第一章:穿越 第二章:金手指 第三章:我要下乡 提签完毕 第四章:意外的功效 第五章:确定下乡 韩立虽然是个乐天派,但是此刻也相当的无语。 金手指鸡肋,刚得到一个技能也是鸡肋,自己这到底是什么运气呀? 同时他心里面也在想,到底是不是死人才能够提供给自己技能呢? 那自己以后要不要多去枪毙人的地方看看呢,不过金手指最后提醒自己是一个玉坠。 自己到底去枪毙人现场看看呢,还是去寻找一下玉器呢,韩立心中有点拿不定注意。 韩小妹:“哥,毕业证我已经帮你拿到了,咱们回家还是在学校玩一会?” “回家吧,我今天有点头疼不在外面玩了,于大强你跟不跟我们一起回家?” 于大强:“回,不过你能不能扶我一把,我现在腿还是有点软。” 韩小妹:“于大强没想到你竟然这么怂,我哥跟你一块看到的死人,他现在已经没事了,你竟然还在腿软。” 于大强张了张嘴没有出声,他虽然很想说一句硬气的话,但是双腿实在是不给力。 回到家吃中午饭的时候,韩妈听自己闺女说完今天的事,家里面又是一阵鸡飞狗跳。 韩妈特意跑到药店买了“京巴勾”熬水,把韩立弄得是哭笑不得。 (京巴勾又称药钩藤,可平肝潜阳,对小儿惊厥确实是可起到较好的疗效的。) 小时候只要自己睡觉的时候打颤,韩妈就让自己吃京巴勾的灰,或者喝它熬的水。 在大一点的时候韩妈也不知道从那听来的偏方,让他生吃门后蜘蛛网里的七星蜘蛛。 反正在韩妈眼中惊吓这种病比什么都厉害,一切毛病都能从这上面来。 但是自己现在都已经这么大了,韩妈竟然还让他喝这玩意。 时间有过去了好几天,韩立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这些天没少四处乱传。 公交公司家属坐车不要钱,你偷偷的跟售票员说一下自己家人的名字就可以了。 但是你要敢大声嚷嚷,那不好意思一分钱您也不能少掏。 坐着不要钱的公交车,韩立光枪毙犯人的现场他就去了两次,结果换来的是一次次的恶心。 (这个年代公审后枪毙犯人都是允许就近观看的,主要是为了震慑一些不法份子。) 黑市跟琉璃厂他是不敢去,自己一看就是一个小孩子,属于天然被宰的对象。 不过好在四九城有种商店叫“信托商店”,在工资不高、物资匮乏、凭票供应的年代。 逛不起百货大楼、西单商场的时候,信托商店就成了大家的首选。 最有名的是西单、菜市口、天桥、西四、东四、北新桥、新街口......等处。 而这些这些信托商店也是各有自己着重的方向,主要根据自己店里师傅专业。 例如:收售杂项的从照相机、工艺品、手表到服装、皮鞋、帽子、衣服等。 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东四、西四、宣武门,菜市口、前门、广安门...等处。 大致能分为三类,收售杂项:就是什么都收,从照相机到旧衣服就没有他们不收的。 家具在这年头也是大件,专门收售家具的也占一个大类。 最后一个大类就是珍贵的物品,例如自行车、保险柜等等。 玉饰、文玩原先还能算贵重物品,但是从60年代末开始就变成臭狗屎了。 最起码在明面上大家都不愿意跟这些东西沾上边,以免发生不可预料之事。 当然,这些东西在信托商店里面还是有的,但是没有韩立想要得到的那种。 今天又是失望的一天,当韩立在吃晚饭的时候,一向不爱说话的韩爸突然开口了。 “儿子,工作的事情暂时还没消息,不过街道办通知下乡的消息已经传了出来。” “所以你这边准备下乡吧,日常需要的东西让你妈跟你姐准备。” “你这边有什么想带的跟家里人说,你自己买也成,让你她们帮你买也可以。” 韩爸这话让饭桌上顿时沉默了下来,韩小妹更是在一旁抹起了眼泪。 “爸,要不还是让我下乡吧,哥那么聪明他在家找工作也比较容易。” 韩立:“说什么胡话呢,咱们家不是没有男人了,怎么能扔小姑娘下乡呢。” “不过妈,您可要给我挑一个好地方呀,千万不要让我去南方。” “我朋友说那边一年四季都要干活,根本没有什么休息的时候。” “最好还是把我安置到东北那边,好不好咱先不说,最起码他上工的时间少呀。” 说实话东北那地方虽然冷,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每年耕作的时间要少一些。 最重要的是那边相对来说不太缺粮食,只要踏实肯干基本上不会有饿肚子的风险。 在这个年代单凭这一条,就足够把国内大多数地区比下去了。 韩妈的心情也不高兴,毕竟她就这么一个儿子。 要是不想让儿子留在四九城那是骗人的,原本他们两口子打算让三丫头下乡。 但是自己儿子那天已经把话说出来了,他们要是在让三丫头下乡就有点太过分了。 “儿子你放心,妈绝对帮你挑选一个口碑比较好,村内姓氏比较杂乱的村子。” 韩妈在街道办见的多了,当然知道姓氏杂乱的村子关系不好处理,麻烦的事情也更多。 但是那种一家姓氏的村子更糟糕,单独姓氏的村子非常排外。 像他们这种外来的知青很难融入其中,有的地方甚至会被恶意针对。 他们一村子都是自家人,就算你被他们联合欺负了。 要是你选择了告官,那到最后你连帮你作证的都找不到。 然后还会被更恶劣的针对,那时候你可就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你被他们整死在村子里面,最后也是白死。 韩妈:“二丫头,你这两天买一双高筒雨鞋、两双黄胶鞋、还有雨衣回来。” “准备一些日常用品,搪瓷洗脸盆要一个,搪瓷茶缸大小各要一个。” “小的留着喝水泡茶用,大的能简单的下点面条、煮个鸡蛋什么的。” “当家的你换一些全国通用粮票,在结合咱们家的杂七杂八的票儿子暂时就够用了。” 第六章:下乡之前 韩妈这边跟二姐交代完以后,不等她回话就看向了韩爸。 “当家的你换一些全国通用粮票,在结合咱们家的杂七杂八的票儿子暂时就够用了。” “儿子以后在那边缺了什么给家里发电报,妈很快就能给你寄过去。” “大丫头你在车上也不忙,这两天把家里的毛线抓紧给你弟弟织成毛衣。” “这要是挑好了地方,你弟弟可是说走就走,所以你抓点紧知道了吗?” 韩大姐:“妈,这个您放心吧,我就是熬夜也会尽快给弟弟把毛衣织出来的。” 韩妈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不管最后在东北的那个地方,都比咱们四九城冷得多。” “咱们家的棉被在那边就有点不够用,那儿子到时候先带家里现在的棉被去。” “后面妈寻摸点棉花,给你做新棉被、新棉袄、棉裤、棉鞋。” “咱们不受罪、也不挨饿,去地里上工的时候应付一下就行。” “千万不要逞强把自己身子累垮了,要不然妈在家还不得哭死呀。” “缺什么妈都给你寄,但是不许你在那边娶媳妇,知道了吗?” 韩立:“妈,这个我知道,在那边娶媳妇就等于断了回城之路。” “我又没打算在农村过一辈子,不会犯那种糊涂的。” “在说我现在年纪还小,您说这个是不是有点早了。” “您还是替大姐谋划一下吧,她可是已经到相看的年纪了。” 韩妈听到这个没好气的说道:“你大姐相看了好几个,没有一个她顺心的。” “我也不知道她到底想找什么样的,在这样拖下去我就随便找个人把她给嫁了。” 韩立:“可别,您呀还是让我大姐慢慢选吧,毕竟这是关系到她一辈子的事。” “咱家都开明的很,就算大姐在挑20年我也支持。” 韩妈:“你这孩子胡说八道什么呢。” 韩大姐:“我感觉小弟说的对,我才不着急嫁人呢。” “你们是不知道,上次街口柳大娘给介绍那个当老师的,长大高高大大斯斯文文。” “刚一见面就试探我能不能在结婚后把工作转给他小妹,还说舍不得妹妹下乡受苦。” “我呸,也不看看他是什么玩意,这样的人我要是嫁过去还能有好?” 韩妈:“你这个死丫头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看我明天不去骂死刘老婆子。” “自己也不打听清楚,什么香的臭的就想给我家姑娘介绍......。” 等韩妈发泄完自己心中的气愤后,韩小妹才结结巴巴的说道。 “妈,您让我帮哥做点什么呀?” “做点什么?就这个还用我告诉你?你哥的被褥拆开洗洗。” “衣服洗好、熨好,然后帮你哥做新双布鞋,留着从地里回来穿。” “他那个脚老喜欢出汗,要是一直穿黄胶鞋那脚臭的还能要呀?” 韩立......。 自从确定自己要下乡以后,韩立就开始给自己准备一些必须品了。 最起码粮食要多带点吧,就算家人会给钱,但是好东西你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 他要去的地方也不知道通没通电,蜡烛总要预备一些吧。 这玩意分解后是一堆蜡,自己熔炼一下往中间穿根绳子就能用。 他感觉自己还缺很多东西,但是又不知道缺什么? 还有这些东西从哪来?韩立想到了一个他前几天还不愿意去的地方,黑市。 黑市能够办起来,它背后就有人帮忙撑着,要不然那就是一风倒。 不管它背后是谁,韩立感觉自己可以去冒下险。 要是能追到根子上,就自己可以劫富济贫一把。 反正分解可以在十米内操作,然后就会被放到空间里面。 自己去的时候不带钱、不拿物,就算遇到检查的自己也不会被抓。 总的算下来他基本上没有什么风险,所以韩立就有点心动了。 不过现在自己首先要找个理由在外面留宿,这些只需要跟韩妈打个招呼即可。 这个对于现在的家庭教育来说根本算什么,当然跟大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跟放养差不多,就连一年级的孩子都是自己上下学。 不像后世那会,孩子小时候家长要接送,长大了家长还要防备孩子被骗去葛腰子。 黑市的位置对于他这种土生土长的人来说根本不用打听,平常耳朵里经常收到这种消息,而且这几年可能情况稍微松了一点,四九城黑市的数量有明显增加。 他的目标不是那些来黑市上的客人,而是那些幕后的组织者。 所以韩立当天跟韩妈打过招呼就出动了,这事不但要细心,还要有耐心。 也不好把黑市想的你们神秘,他就是一个有组织的交易场所。 韩立出了一毛钱进去逛了一圈,里面大多数都是老百姓日常用品交换。 例如:油、白面、苞米面,高粱面、鸡蛋、很少一部分肉类...等等。 当然也有古董、手表这些方便携带的大件,就是数量有点少。 不过想油、白面、大米这类好东西出现,马上就会被人秒走。 很多摊位一看就是黑市成员再弄,他们的东西比较齐全就是价钱上比别人贵很多。 这些东西韩立也就只是看看,他可没打算从这些老百姓身上划拉东西。 同样也不打算当众冒险,至于再多的情况韩立没看出来,也没时间在这里观看了。 他自己什么都不买,在这里转悠时间长了被当成同行要挨揍的。 韩立走出巷子口,然后七拐八拐躲进了一栋放弃的房子里面。 这里是他刚才选好的地方,能够清楚看到巷子口的情况。 他选择这里也是在搏运气,因为那个黑市一共有四个出口。 要是在这里等不到的话,那他今天可能就要无功而返了。 晚上来黑市的人比白天多,所以韩立在黑市附近的一直蹲守到黎明时分。 整个人被咬了一身包真的是又困又痒,就在他快要扛不住的时候。 远处来了一辆马车,随后从巷子里面跑出来一群人,框框的就把马车上跟装满了。 那速度真叫一个快呀,然后跟随着马车离开了这里。 第七章:准备(上) 第八章:准备(下) 第九章:旅途(上) 第十章:旅途(下) 第十一章:见刘姨 第十二章:潜能 第十三章:抵达 在狼的威胁下,大家紧赶慢赶终于在天黑之前回到了村里。 这时候大家已经从地里下工了,很多人围在村口等着看新知青。 对新来的知青评头论足,这也是他们为数不多的消遣之一。 “哎呦,你看那个小伙子长的真俊呀。” “也不知道他吃什么长的,这个头最少也有一米八了吧。” “长的好看、个子也高,不知道他有没有对象,我妹妹家的姑娘到说亲的年纪了。” “不过绣花枕头可不行,他要是能在地里拿6个工分,我就把外甥女介绍给他。” 韩立......。 这群人里面就数他个子最高,这刚一进村自己就要被说亲了? 杨秀英跟郝红敏在后面偷偷的戳了戳韩立的后腰,她们现在已经感觉不到累了。 听到刚才那位婶子的话只感觉好笑,可惜她们笑的有点太早了。 “你们看那两个挨在一起的小姑娘多好看,白白嫩嫩的小脸巴掌大,看着就可人疼。” “个高那个姑娘带的粮仓到是够孩子吃,个矮那个不行就剩下好看的小脸了。” “可惜她们两个人的屁股不够大,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生儿子。” 杨秀英、郝红敏......。 “张老婆子,你又在给你们家狗蛋想看媳妇了吧?要我说看也是白看,除非人家姑娘瞎了,要不然怎么可能看上你家儿子呀?” “梁五家的,别以为大队长是你们家的就能满口喷粪,惹恼了我嘴给你撕开。” “我儿子怎么了?我告诉你现在是越穷越光荣,咱们村谁家能比我们家穷?” “一个个白白嫩嫩的说不好好是ZBJ的后代,我儿子能看上她们那是她们的荣幸。” “这是给她们从火坑里面跳出来的机会,只要不傻就应该牢牢的把握住。” 这样的话还有很多、很多,韩立两辈子第一次听的如此过瘾的话题。 不过其他人就不爱听了,一个劲的催促着前面的走快点。 韩立决定以后有机会就找这些老婶子聊天,体验一下这个农村情报站的乐趣。 赵村长对村里的这里老娘们的话根本没在意,或者说他已经听习惯了。 一天到晚累的要死,要不让人说两句闲话。 只要不涉及到原则问题都不叫大事,赵村长简单的呵斥几句就不在说话了。 由于一路上被别人指指点点的围观,所以大家之间的气氛也比较沉闷。 不过前进的速度快上了不少,他们很快就来到了知青院,这是一个很大的院落。 据说是以前这里乡下地主家的房子,整体盖的也没什么规划,就是一个字“大”。 前院原先有门房来着,后来被人给弄塌了,说防止他在家关着门藏东西。 有几间东厢房大部分也塌陷了,连房梁、瓦片、椽子都给人摸走了。 西边原先是厨房还有放柴火的地方,现在也变成了一片废墟。 不过据说这是上、上批知青弄得,他们做完饭以后灶火没彻底熄灭。 结果被风一卷灶火里面的火星子到处飞,结果就把柴火堆给引着了。 当天做饭的那两个知青好像后来被送到农场,反正就是挺惨的那种地方。 现在这个地主家的大院子,只有中间堂屋保存的还算完好。 五间大瓦房现在能住的只有三间,另外两间的房梁同样不见踪影。 后院到是特别大,远离房子的墙角处有一个简易的棚子,里面堆放着做饭的柴火。 其余的地方被老知青给种上了各种蔬菜,这样能减少知青们的日常开支。 不过参与者才可以享受后院菜园子里的蔬菜,要不然你就出钱跟大家交换。 “孙勇、江小丽你们出来一下。” 赵村长的话音刚落,就从房间里面跑出来两个人,一副笑嘻嘻的样子说道。 “赵村长你来了,这是今天新到的知青吧?欢迎、欢迎。” “嗯,他们两个是知青点的男、女队长,让他们给你们好好讲解一下这里的情况。” “还是老规矩,等他们安置好以后到支部找我预支粮食。” “你们新来的这些人赶紧卸车,这一车的东西可把牛给累坏了。” “我要赶快把牛送到牛棚那边歇歇,你们听从孙勇、江小丽的安排就行了。” “明天给你们休息一天的时间,用来采购一些日常用品,后天正式开始上工。” 赵村长看着他们把东西卸完以后,直接就赶着牛车走了。 等他们拿这东西来到知青院的时候,院子里面已经站了好几个人了。 一看他们的穿着和精神头就这些人是老知青,脸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麻木的表情。 孙勇:“欢迎大家来到上河村生产大队,我叫孙勇是男知青的队长。” “这位江小丽是女知青队长,我们这个知青点目前一共有住着7名知青。” “4名男同志、3名女同志,下面大家互相介绍一下。” “大家好我叫沈国庆,来自......。” “大家好我叫林自强,来自......。” “魏春兰。” “大家好我叫李红霞,......。” 一会功夫大家就互相介绍完了,现在新来的知青腿都是软的,只希望能马上睡一觉。 孙勇:“我知道大家连续赶路都很累,但是还有一件事我要说明。” “分配好住的地方,我带大家去支部预支一些粮食,这关系都你们会不会饿肚子。” “这些粮食不是无偿的,要等秋收以后你们用工分来偿还。” “其实你们来的日期是真好,现在地里面的活计也不太累。” “干上两个月等到秋收的时候也能攒点工分换粮食,我刚来那会儿是冬天。” “村里粮仓里粮食也不多,分给知青的不够吃还要算工分。” “后来村长意思可以拿钱顶工分,大家这才弄了些粮食熬过那个冬天。” 聪明的一听就明白了,知道这就是变相的拿钱买粮食。 而村民看到知青出钱买粮,他们也能跟着分钱自然就不会有意见了。 这对于像韩立这样的知青是好事,但是对于那些不受家里待见的知青就不是好事了。 “下面男知青请跟我来,女知青跟江小丽过去,早点弄完你们也好早点休息。” 房间是地道的东北风格,一进屋就看到贯穿东西的一个大炕。 第十四章:知青院的情况 第十五章:大队长的嫌弃 第十六章:热情的老知青 第十七章:韩立翻脸 第十八章:夜宿柴火垛 第十九章:去县城 第二十章:回村 第二十一章:梁五家的 第二十二章:知青院的争吵 第二十三章:小孩的知心好友 一个怯生生的声音说道:“大家都是天南海北的同志,一起来到了上河村下乡,所以能不能不要吵了,不就是在后院摘了一点菜吗?在说这些菜是给大家做的,一会你们不也要吃吗?” “呸,什么我们也要吃,这些菜都是有安排有计划的,现在全都被你们给打乱了,” “赔钱,最少陪要赔一块钱,要不然咱们的事就没完。” 韩立听到这里的时候就有点待不住了,这群老知青的嘴脸实在是太可恶了。 一块钱?一块钱能买半牛车的黄瓜了,他在外面捏着嗓子喊了两句。 “这是哪来的黑心资本家呀,几根黄瓜竟然要卖一块钱?这是干哈呀?” “这事上报给领导吧,请他们好好查查某些人的家庭成分。” “咋地也不能让这种害群之马继续存在,要不然会影响俺们村知青院,甚至俺们上河村的声誉。” 韩立这番话直接让院里院外全都安静了下来,随后村里的这些大婶就嚷嚷起来了。 “两根黄瓜就要一块钱,这不是资本家是什么?这事一定要调查清楚。” “就是,俺们上河村好多个娃都等着说亲呢,可不能让他们毁掉咱们村的名声。” “去把大队长和村长喊过来,把害群之马找出来然后赶出去。” “对,把这种人从上河村赶出去,二狗子、铁蛋,你们去把村长和大队长叫来。” “凭什么光叫村长跟大队长呀?俺们张家的张大刚高中毕业,现在可是村里的三把手呢,二妮,去把你大刚叔叔叫来,这事村里的领导一定要全在场才行。” 好嘛,这事也有人抢,怪不得上级领导要在上河村弄三个大小领导呢。 随着村民的嚷嚷声传出,这下快把里面挑事的几个老知青给吓死了。 这罪名他们可不敢担着,要不然自己后半辈子就完了。 “不是,大家不要去叫村领导了,我们就是在闹着玩呢。” “自己吃菜那能收别人钱呀,这根本就不合理对不对。” 但是外面的这些大妈大婶堵着门口不依不饶,特别是那些家里有快要相看的大妈们。 韩立悄悄的往后撤了两步退到了人群后面,郝红梅她们也跟着撤看出来。 韩立靠在外围的墙上,不影响他接着听里面的戏。 梁五家老婆悄悄的看了韩立一眼,没想到这个韩知青竟然如此的黑心。 刚才他竟然捏着嗓子模仿他们本地人说话,自己要不是就在旁边还真发现不了。 这么阴险的一个人,那自己今天的仇还要不要报呢?梁五家老婆陷入了沉思。 这时候郝红敏她们来到韩立身边,杨秀英一脸庆幸的拍拍自己胸脯说。 “昨天晚上他们做的就够过分的了,没想到今天竟然更加过分。” “幸好我路上遇到了红敏,我们情投意合一起盖房子住。” “要是只有我自己的话,一定不会盖房子搬出去住的。” “那时候就要跟他们这种人住在一个院子里面,这样的话我早晚会被他们给逼疯的。” 韩立疑惑的看了她们两个一眼说道:“情投意合?你们是认真的吗?” “放心,我这个人的嘴巴最严实了,绝对不会把你们的关系说出去的。” 郝红敏无奈的看了一眼杨秀英,偏偏她还不知道自己用错词了,也没听明白韩立话中的意思。 “韩立,这两天谢谢你呀,要不是你的话我们的房子一定会怎么顺利。” “村长也不会批给我们那么大的院子,还有院墙的事,你为什么不让我们那么惹人眼,还多花钱跟我们一起建了土坯墙。” 韩立一脸不在意的说道:“这有什么呀,我们出门在外互相帮助不是应该的吗?” “不过现在知青院闹成这样,不管待会村长他们如何处理,以后这里的麻烦事恐怕是少不了,就怕等咱们的房子建好以后,有人打着各种借口来借宿,不管你们怎么想,反正我会硬下心肠拒绝他们的,你们两个最好也把这件事商量一下。” 郝红敏她们点了点头,就连杨秀英也明白,她们两个人要是不提前商量好的话,对以后彼此的关系没好处,弄不好可能会分道扬镳,那时候她上那在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同伴去呀。 这时候大队长已经率先赶到了,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 韩立见到以后,反而带着郝红梅往远处走了一点点。 吃瓜虽然很爽,但是今天的情况他们很容易成为那条被殃及的池鱼。 随后村长、会计全都来了,知青院门口的人也更多了。 场面也越来越热闹,不过在最外面的韩立被一群小孩给发现了。 “你们就是昨天新来的知青吗?可是你们为什么不进去呀?是不是怕大队长骂呀?” 韩立看着眼前这几个还淌着大鼻涕的小孩,从挎包里面摸出来几块糖。 但是他拿在手里没有给这些小孩吃的意思,等他们眼睛都快冒光的时候说道。 “我是新来的知青,我不进去是嫌弃里面太吵,告诉我你们都叫什么名字。” “还有大队长他为什么喜欢骂人吗?谁能告诉我原因我就请他吃糖。” 一个六七岁的黑溜溜光着膀子,还穿着开裆裤的小家伙直接开口就说 “俺叫铁蛋,大队长经常骂人,特别是在快从地里下工的时候。” “这个俺也知道,谁干活不好大队长就会骂谁,俺叫二狗子。” “俺叫二丫......大队长......。” “俺叫铁柱......。” 不一会这七八个小家伙全都说了自己的名字,把大队长喜欢骂人的原因给说出来了。 干活不好、不认真的就会被大队长骂,其他的时候大队长到也不怎么骂人。 韩立每个小家伙都给了一块糖,他马上就被当成了自己人。 跟他说着村里的各种情况,例如:在河里什么地方容易摸到鱼。 附近的山上什么地方有高粱果(野生草莓),什么地方的婆婆丁多(蒲公英)。 去什么地方打猪草比较容易一些(野牵牛、田旋花、车子蔓、鸡儿弯)。 谁家曾经被狼咬过,反正说的都是一些小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第二十四章:事了 第二十五章:第一天上工 第二十六章:艰难的第一天 第二十七章:磨洋工 第二十八章:黑夜惊魂 第二十九章:推磨 第三十章:卫生纸引发的惆怅 第三十一章:要来新人 第三十二章:入住前 第三十三章:入住 第三十四章:难道我被锦鲤附体了 第三十五章:还不如几个娃娃 第三十六章:被调侃 第三十七章:收信 第三十八章:夜里集合的原因 第三十九章:抓凶 第四十章:进山一(求追读) 韩立一路步行回到了上河村,一进村就被一群大妈、大婶问道。 “韩知青你这是买的什么呀?这么大一包?” “不是买的,这是我家人给寄来的被褥、棉衣什么的。” 今天大家都不上工,韩立走到自己院子的时候,已经不知道重复几次刚才的对话。 但是他前面一走,身后这些大妈、大婶就开始议论起来了。 “瞧瞧,韩知青在家绝对是个受宠的,家庭条件也绝对不错,你们看他到咱们村以后,盖房子、添置家具那样不要钱,这不天气还早呢,家人就给寄来那么大一个包裹。” “我看也是,不过这么受宠的孩子怎么就舍得让他到咱们这边呢?” “这个俺知道,俺上次听杨知青唠叨过一句,说自己没有像韩知青一样的哥哥,俺当时好奇就多问了一句,这才知道韩知青是舍不得自己双胞胎妹妹下来受苦,所以主动报名过来的。” “双胞胎妹妹?他们家也够舍得的,为了一个丫头就让自己儿子下乡?难道他们家儿子很多吗? ...... 韩立回到房间打开包裹里面首先掉出来一封信,一看字迹就是韩大姐的。 里面用韩妈的口吻写的,详细说了包裹里面都有什么,让他仔细的核对一下。 一床厚重的被褥,一身厚墩墩的棉袄棉裤,还有棉帽、棉手套......等。 看到这些过冬的家伙什,韩立就想起来后世的一句话。 世界上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你妈永远感觉你少穿一条秋裤。 (这个时代没有秋衣、秋裤这种东西。) 至于剩下的内容跟昨天收到信上写的差不多,都是一些家里面的琐事。 然后就是一再叮嘱他少干点活,缺什么东西一定要告诉家里。 韩立把被褥棉衣全不放入炕柜,然后小心的把信收起来。 这才换好衣服、背上背篓、拎着斧头出门往山上去了。 “韩知青上山呀?” “是呀,我上去捡点柴,顺便把附近转转,我来到咱们村还没怎么转悠过呢。” “那你千万不要往深山里面去,现在正是不好认路的时候呢。” “还有感觉到过于安静的时候,最好赶紧退出来不行找一个大树上去。” “好嘞,谢谢您,这些我都记下了。” 韩立一路上打着招呼就山上去了,这次他没有往大家经常去的地方。 在两只麻雀的指引下走上了另外一条荆棘小路,这条连小道都算不上的路非常难走。 韩立他还把自己的精神力张开,观察这周围十米的情况,生怕自己踩到了捕兽夹。 路上遇到顺手的小石头就收起来,昨天晚上的石头雨给了他跟大的灵感。 遇到小动物自己可以直接丢过,他对自己的准头还是有那么一点信心。 遇到有危险的动物可以用来声东击西,给自己提供反应的时间。 这山路越走越荒凉,现在已经连那种模糊的路都没有了。 不过韩立这次进山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找药材,对这样的情况有足够的心里准备。 凡是上好药材的生长之地,就没几个是一马平川的。 而且东北的大山里面可不仅仅有大家知道的人参,其他各种药材简直数不胜数。 这里的天气寒冷,植物生长缓慢,同样的药材比其他地方的效果要高上一层。 他想练好功夫,但是不想自己关节变形、身体大幅度走样、皮肤粗糙一层茧子。 在近代的鞭子王朝,有广开山门收徒圈钱的铁砂掌,练成之后属于皮糙肉厚老茧多,手掌比普通人大一倍,看起来非常吓人,在外行人眼里认为这是练砂掌的高手,那时候无论帮人看家护院、充当打手、走行、跟镖都能混到一口饭吃,身价相同于后世985毕业生的待遇。 其实这些人这就是没有得到真正传承,或者是自身太穷用不起秘方的原因。 真成的铁砂掌传承者秘方内服外用,他们的手掌不但不会变形、变糙,长时间使用还会让手掌变的细皮嫩肉连老茧都没有,这样能增加他们的活命机会,因为你根本看不出他们是练了那种功夫。 后世更有许多网红用自己变形的手脚,还有那厚厚的茧子来证明自己的厉害。 但是这些在真正懂行人的眼中这种行为连小丑都算不上,他们只会呵呵一笑,当然也不排除人家传承丢失的原因,毕竟好多东西都来不及讲述,或者书面记载被毁掉了。 凡是有真正传承的正统功夫,他们都有调理自己身体情况的秘方。 这种秘方不单能治疗身体的暗伤,还能调整因为练功各部位产生的变化。 关键是你得不得的到真正的传承,或者得到了你用不用的起。 为此韩立把正本书上各种药材的形状、效果全都记了下来。 上山之前他还专门找村里的老人打听过,附近山头出现过的药材。 韩立现在的这种行为在当地叫做跑山,这可是一种相当消耗体力的活。 不过收获还是不错的,刚才韩立就遇到几颗秋子梨树,可惜还没到采摘的时候。 不过韩立把位置给记下了,等到秋收完它们就该熟了,到时候在来收割它们。 秋子梨也叫花盖梨、沙果梨、酸梨、楸子梨、山梨,这种梨当地相当手欢迎。 它感冒咳嗽、肠炎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说是当地家中必备之物。 从遇到那颗秋子梨以后,韩立的运气好像变好起来。 不但采集到好几种他需要的草药,还在一片桦树林中发现了几颗柞树。 柞树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它的出现让韩立仔细看了一眼那片桦树林。 结果在一颗桦树上发现脸盆大小的桦树茸,这可是真正的好东西呀。 桦树茸又名白桦茸、桦树菇、桦穴茸,是依靠吸取树养分成活的真菌。 它能治疗糖尿病、防止高血压、抗衰老、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就冲着这几点就适合韩立寄给四九城的家人。 至于剩下的那些抗癌、防治艾滋病、预防感冒、对肝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肾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韩立来说不过是添头罢啦。 PS:求追读、求追读、求追读。 感谢:可乐灬灬鸡翅—打赏:500点。 感谢:瞎搞哈—打赏:100点。 感谢:37033—打赏:100点。 感谢书友榜的众多大佬,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我这里看不到详细打赏情况和时间,改天找编辑问一下,然后开个单张单独感谢。 . . . 第四十一章:进山二(求追读) 第四十二章:说我虎?好吧! 第四十三章:等于白说 第四十四章:新知青到来 第四十五章:各自肚肠 第四十六章:云家姐妹要搭伙 第四十七章:戚招娣的过往 第四十八章:想上进的小队长(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