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工匠新法,洪武会试【求追订】[2/2页]

“官老爷,您没骗我吧?”



“我只是个普通小吏,不是官老爷。我刚才说的这些也确实是天工院出台的工匠新法,绝无虚假——陛下都发了圣旨哩,怎能有假?”



“皇上都写到圣旨里了?”老匠人先是一愣,随即便信了,然后仰头望天,双目垂泪地感慨道,“我们这些工匠不仅等来了大明天子,也等来了好日子,真是老天开眼呐!”



周围其他工匠听明白后也都兴奋的议论起来。



“朝廷真愿意给咱们补贴养老钱?”



“应该不假,不过至少得评上匠师才行,也就相当于之前的大匠——工匠这么多,能评上大匠的又有几个?”



“那也让咱多了些奔头啊。”



“是,比以前对咱们好太多了。”



“这匠师要文考,看来咱们以后得想办法识字读书才行。不然的话,明明有了匠师的技艺,却因文考不合格评不上,那就太可惜了。”



“咱们虽没过五十岁,却也一把年纪了,怎么读书识字?想学也找不到地方学啊。”



“···”



那宣讲的吏员听众工匠议论到了读书识字之事,便笑着道:“大伙儿有心识字读书是好事——科技伯都说了,工匠若能读书识字学算,于国用处更大,因此很支持此事。”



“待此番重新评定工匠等级后,天工院会在各地开办成年工匠识字班,免费教工匠识字学算绘图等。”



“所以,大伙完全不必为没地方读书操心,只要等着消息去报名就行。”



一听这话,工匠们再次兴奋了。



“竟有这等好事?”



“免费教我们识字读书?不会是骗人的吧?”



“科技伯说的话,应该不假。”



“自从科技伯来到京师,咱们工匠的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啊。”



“···”



随后,在官吏的组织下,这些工匠便去报名参与等级评定。



在应天府的工匠等级评定于各地工学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大明朝第三次春闱也开始了(第一次在洪武四年)。



春闱即会试,有三场,分别于二月初九、二月十二、二月十五日开始,每场持续三日,也就是说要一连考九天。



这对考生而言,不仅是学识的较量,也是身体素质、意志力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考验。



如果这些举子中有大明中晚期穿越来的人物,便会发现,此时的会试内容与大明中晚期多有不同。



一则,洪武年间的会试本就与后来的有些不同,比如说洪武年会试三场之后,还会考校骑、射、书、律。



也即是骑术、弓箭、书法以及律法,讲究选拔文武双全的实干之才。



另外,洪武年间会试第一场五经、四书义都只考一道,可后来不知怎么就变成了五经三道、四书义四道,可以说儒学经义份量大增。



二则,便是因刘宽到来而带来的诸多改变了。



譬如,如今第一场除了经义一篇(八股文),四书义增加到了三篇,另外还需在第三天做一张数学考卷!



第二场除了考判、诏、诰、表等各种公文写作外,还必考一张自然科学有关的卷子(洪武十六年的春闱是选考)。



第三场除了考时政策论三道外,还会考以农业、律法、工造(工业)、商贸等为内容的实务问答题。



三场之后,加试的“骑射书律”依旧存在。



如果说历史上的洪武朝科举选的是文武双全之才,那么如今的洪武朝科举则选的是文武理三全之才!



时间一晃,到了二月十七日下午。



太阳下山之前,贡院的大门终于打开。



考生们鱼贯而出,一些在贡院外等待的亲友、仆从则纷纷上前迎接、关问。



不问还好,一问不少考生直接哭了。



“今年的数学太难了,我好几题都解不出答案,最后只能胡写,呜呜呜~”



“自然科学题目也难,有两题我甚至看不懂题意,如何能作答?”



“唉,此番我必是考砸了,进士无望。”



“···”



第一更。



第289章 工匠新法,洪武会试【求追订】(2/2)-->>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